越和市场花草店降价甩卖,树上挂牌写着“全场清货”。
10月20日,是广州越和花鸟鱼艺大世界搬迁的最后一天。
2001年开业至今,这一市场已陪伴老广20年。作为广州地标之一,它是全球最大的水族市场、观赏鱼销售中心,全国园林园艺工程公司最集中地带,同时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观赏鸟批发集散地,广东省最大的木雕、根雕市场,广州最大的仿古红木家具市场、奇石市场、宠物市场。如今,市场即将整体挪窝,搬至5.4公里外的芳村龙溪大道广州花卉博览园内。
难说再见,终归要道别。告别这天,许多老广特意前来打卡留念,而大多数店主留守到最后一刻。年近花甲的首批店主、正值盛年的外乡老板,还有继承家业的年轻人……对市场满怀感情的店主们,细诉与市场共生20载的光阴。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欧楚欣实习生颜凤鸣刘洁莹
“每天都来,就跟家一样”
从花草街市上一眼望去,目之所及尽是葱郁的盆栽植物,五彩鲜花点缀其中。紧密的档铺几乎让人无处下脚,穿行其中,清雅之味萦绕在鼻间。“肥婆园艺”便是其中一家,代姐身穿印有兰花图案的裙子,慵懒地坐在小亭子里,守着她一店的兰花。
适逢顾客询价,爽快的她喊着:“可以便宜给你,最后一天清货了!”说完便熟练地撕下报纸将花叶包起来,扯下塑料袋装好,两言三句间便卖出了几盆花。
50多岁的代姐是河南周口人,来越和市场开店已有20年,是最早的一批店主。上世纪末,30岁的她独自带着5岁的女儿来广州务工,为了赚钱做过很多辛苦行当。后来,经朋友介绍,她尝试着卖起兰花。一开始没有摊位,要避开城管管制,她不得不起早贪黑,拉扯着女儿在大街小巷奔波,吃了不少苦头。谈起早年经历,代姐有些叹息,觉得亏待了女儿。
转机发生在2001年,当时正是越和市场开始筹备招募店主入户的时候。一听到消息,代姐觉得自己有了容身之所,便开了一家“肥婆园艺”。问及店名,代姐大笑着解释,熟客都叫她“肥婆”,“因为我肥嘛”。代姐回忆,刚来时市场周边很荒凉,交通不便,这20年间她亲眼看着越和市场慢慢发展出1万多家商铺。
多年来,代姐钟情兰花的品性,雅洁坚贞,便也只卖兰花,品种接近200个,多产自顺德、台湾和泰国。代姐开心地告诉记者,自己在老家已经买了房和车,日子过得不错。儿子向她取经,开了淘宝店铺,专门卖泰国的高端兰花。说到这,代姐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
“待了快二十年,我对这个市场已经有了感情。每天都来这里,就像家一样。”未来,代姐打算搬到花地艺商业广场的商铺继续卖兰花,想一直做到60岁。
“整个青春都献给了这里”
市场里,“甩卖”“清货”的告示随处可见,不少店铺挂出了告别横幅。“风风雨雨十八载,只因有你伴左右”,汇艺木雕招牌下的横幅写着这句话。木雕环绕间,一袭红衣的曾女士正在低头仔细地刮擦着木框表面,动作娴熟。
18岁那年,曾女士从福建莆田来到广州打工,三年后拿着两万元积蓄在越和市场开了一家木雕手工艺店。刚开始她什么都不会,只能硬着头皮学,“我很能吃苦,去工厂看师傅做工,用心学,慢慢就上手了。”
店里起初卖的是低端货物,盈利后向高端货品方向转型,从福建、浙江和越南等地进货,主要售卖红木、黄花梨木、沉香木等手工木雕。“卖低端货品竞争激烈,但高端的木雕作品是独一无二的,能做出店铺特色”,聊起生意经,曾女士侃侃而谈,称店主要随时跟上客户需求和品位,顺应时代发展。此外,她看重诚信,每次都会跟顾客讲清楚货物的产地和原料,“做生意没有信誉,不会长久”。
“我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这里。”曾女士感慨道,眼里满是不舍。在越和市场,她赚了人生第一桶金,也得以扎根广州安居乐业。她怀念闲暇之余可以在市场逛花市、看鱼鸟,也怀念市场周边的美食。
谈话间,曾女士接到熟客打来的电话。原来是老顾客关心她未来会搬去哪里。她抿了抿嘴,认真回答:“未来市场环境好的话,会考虑继续做下去,以后我们通过微信常联系!”
“店主都是默契的老相识”
作为华南最大的水族市场,这里的水族店铺深受广州市民的喜欢,人气颇高。“10元3条”“30块一袋”,促销甩卖下,许多市民都在精心挑选各式观赏鱼。
已有40岁的阿敏,早在1993年便从顺德来到广州,跟着丈夫在电影院打工。随着老家鱼塘兴起养殖锦鲤,她从2010年开始便在越和市场卖日本锦鲤。
十年间,她结识了不少回头客,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阿敏”。“每一个顾客在我这里买了鱼,我都会加上微信。他们有养鱼的问题,都会直接发视频询问,我随时解答。”说到这,她马上拿出手机,给记者翻看和顾客的聊天记录。随意点开一条视频,她用手比划,耐心解释鱼如何缺氧了,需要放置氧气泵。
“最起码要去沟通怎么养鱼,这是很重要的事。”阿敏认真地说。如今,很多顾客都是通过微信直接在线上下单,十分信任她的货源。
爽朗的阿敏人缘好,这些年和许多店主成为朋友,“都是老相识了,有默契”。回顾早年经历,阿敏称,卖鱼是个不容易的行当,大家都是早上5点多开始忙活。她天还没亮就得起床做早餐,送孩子上学,拉鱼卖货。在她看来,邻里之间有急事,互相帮忙看摊、卖鱼送货,你帮我拉、我帮你送,都是稀疏平常的小事。
谈起搬迁,阿敏毫不担忧,觉得“大部队”一起过去就不怕。“大家都是出来辛苦赚钱的。你帮我,我帮你,以后继续做邻居。”阿敏笑称。
“市场看着我历练成长”
走进坤月水草的档口,陈生和母亲正忙着扎制包装各式水草。有些害羞腼腆的他,干起活来倒是麻利迅速,介绍起水草也是如数家珍。两岁时,他就跟着父母从肇庆来广州谋生,水草生意也是乡亲介绍的。从读初中开始,他就常来越和市场帮父母打点水草生意,高中毕业后便留在这里全心经营。
“早期跟着父母学养水草,后来自己上网研究,慢慢就会了”,陈生称,400多种水草,从灯光、营养、种植到维护,他都了如指掌,“每种养殖方式和技巧都要熟知,才能应对顾客的各种要求。”他常做韩国、伊朗,还有东南亚各国的生意,“都是客户自己找过来的,我还会用简单的英语或者手语跟他们沟通。”
提到自己初入市场的场景,他不免有些怀念,“整条街都是卖水草的店铺,那时候生意非常红火”。近年电商兴起,竞争加剧,线下零售的生意开始难做,水草店铺数量少了许多。两年前,他联合几位店主摸索起电商,开了淘宝网店,试图扩大线上生意。去年“双十一”期间,高销量让他很有成就感。
28岁的陈生表示,在越和市场的历练,让他褪去青涩,变得愈发成熟稳重,能担起家中担子。作为市场里少见的年轻面孔,陈生对此次搬迁有自己的想法。“爸妈的确很不舍,但是搬迁也是一个机遇吧,搬去更大的平台,也许更能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
据悉,越和市场将搬迁至荔湾区芳村龙溪大道广州花卉博览园内,改名为“芳村花鸟鱼虫新世界”。新址位于广佛线龙溪站和菊树站之间,近期为了方便市民,开通了分别从广佛线龙溪、菊树站直达新市场的免费便民接驳车。
越和市场的最后光景里,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在夜色中往来穿梭,陆续驶出大门。终点也许是新店铺,也可能是全国各地。平日在此迎来送往的店主们,今日正式与市场告别。
“等到重逢时,希望还是熟悉的那些人,那些店。”
新闻推荐
相关新闻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名润通讯员程智远)佛山顺德医生在赶往援凉山州医院的路上,遇到一名遭遇车祸的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