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专家在古建筑讲授文物保护知识。
顺德区文物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举行。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顺德
文物保护知多少?快来顺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一探究竟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顺德区文物知识宣传普及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记者近日从顺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获悉,这一系列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既有文博专家授课讲学,也有非遗传承人技艺展示,还通过招募有志青年壮大充实文物保护队伍“生力军”,多方合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薪火相传。据了解,顺德区文物知识宣传普及实践活动将在10月底前完成十个镇街的专场培训,助力顺德文保工作再上台阶。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黄子宁通讯员邓伟泉、赵瑞莹
形式多样文博专家在古建筑开课
容桂马岗冯氏六世祖祠、伦教羊额村月池何公祠、陈村仙涌村朱氏始祖祠……近日,顺德区这些古祠堂“变身”,成为文保知识大讲堂。这是顺德区近日在十个镇街陆续开展文物知识宣传普及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旨在提升基层文物保护知识水平和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能力。
将文物保护的课堂“搬至”基层、前移至文保单位,意义深远,这也是顺德区的创新探索。据悉,乐从镇沙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沙边文体大观园是此次系列活动的首站。当天,作为顺德文博界较有影响力的专家,顺德博物馆副馆长彭有结、顺德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健明到基层讲学,分别开展主题为“顺德区不可移动文物常识”“祠堂里的风俗与规矩”的文物保护知识讲座,干货满满,并成为十镇街专场培训的“保留节目”。
在朱氏始祖祠,李健明带着陈村镇的文物保育员以及一批对文物保护有兴趣的市民群众,深入到朱氏始祖祠每一个角落,进行体验式的讲解。“希望居民能了解其中的文化,进而对其进行更好的传承。”李健明说。
内涵丰富非遗传承人现场秀技艺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不仅有理论科普,也有实地走访、实践体验,这也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应有之义。
扎框、包布、装饰……一盏盏栩栩如生的小鱼灯在市民们的指尖“生花”!据了解,大良鱼灯作为富于水乡特色的扎作工艺,也是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德区文物知识宣传普及实践活动目前已在乐从、容桂、伦教、陈村等镇街开展,均把大良鱼灯制作技艺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的一项重要内容。大良鱼灯制作技艺传承人潘智江现场演绎,市民们在动手体验中感受传统优秀技艺的精湛。
“师傅教学很耐心,这种集体学习的形式很好,很有氛围。”第一次做鱼灯的伦教市民林杏芝谈及制作鱼灯的感受时说道。同时,她也表示,现场教学的形式能够吸引人们的兴趣,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值得关注的是,在部分镇街的活动现场还设有“非一般精彩”顺德非遗项目展览,这成为宣传文化遗产的“窗口”,市民大呼“长知识”!
接力传承青年成文保“生力军”
值得关注的是,顺德区还招募了有志青年充实到文化保护队伍当中,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薪火相传。
“原来的保育员大部分都是在祠堂里工作过或长期在那里管理的老人,对文物工作很有情怀,而为了让文物保护工作得到更好的传承,今年,顺德区不断充实、壮大文物保护队伍。”顺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区文明办主任郑卫红介绍,顺德区招募对文物、文化有情怀,希望为文物保护工作做贡献的年轻人组成文物保护队伍,并通过培训活动提升队伍的专业水平。
“在顺德留存的文物保护单位弥足珍贵,一定要保护好。”郑卫红表示,文物就在大家的身边,既要通过培训提升文物保育员的专业能力,也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增强广大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好顺德的文物,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再上台阶。
新闻推荐
●陈友不久前,在佛山市工商联与南方日报社的组织下,我们佛山企业家一行深入东莞、深圳等地,走访调研了华为终端研发总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