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南山镇迳口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练习龙形拳。图为龙形拳师傅马国辉在纠正学生动作。
学生们跟随马国辉练习龙形拳。
南山镇迳口中心小学学生正在练习龙形拳。
文/佛山日报记者郑泽聪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
“嘿、哈!”在三水区南山镇迳口中心小学的操场上,龙形拳师傅马国辉带领30名学生练习龙形拳。打拳时,学生们拳脚生风,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张弛有度,颇有练家子的风范。
龙形拳是三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这一独特传统武术已经成为迳口中心小学的特色“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强身健体。该校的龙形拳表演更是登上了三水区内外各大舞台,获得多项荣誉。
传统武学变身校园课程
龙形拳属传统的南派拳术,相传为少林寺五枚师太所传。73年前,南山镇马齐将龙形拳传回家乡,如今发展成为佛山五大拳种之一。龙形拳既有拳出生风的刚劲,又有松沉缠黏、抖弹冷脆的内劲。2007年,马齐龙形拳文化成为三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评为佛山市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2008年开始,迳口中心小学全面开展龙形拳体操及龙形拳武术第二课堂教育。“之所以将龙形拳作为特色课堂教育,一方面希望学生强身健体,另一方面也希望学生可以传承南山这一武术文化。”迳口中心小学校长梁上欣表示,为此,学校每周都邀请龙形拳传人马国辉、潘金培等武术师傅到学校授课。
“每天一人教一个班,低年级主要教授基础入门功,高年级就教授武术体操。”马国辉说,一开始很多学生记不住动作。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2009年初,马国辉以龙形拳中“逼虎跳墙”的套路为基础,配上音乐,编成一套8个八拍的广播体操,在中小学生之中推广。
这套操是龙形拳的基础,把音乐去掉就是一个完整的套路,经过训练后,学生可以参加比赛。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数十名学生对龙形拳产生兴趣,自愿报名组成了武术队。“学武术体操相对简单,而且会比较有趣。”马国辉认为,能完整打一套拳,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开展龙形拳特色课堂十多年来,马国辉等人已教出多名“小高手”和“小武痴”。如今,这些“苗子”也因为龙形拳登上了三水区内外的各大舞台。梁上欣说,迳口中心小学龙形拳表演队多次参加广东省武术锦标赛,曾在2008年获得三金三银两铜,2010年、2014年、2016年获得团体银奖,以及个人项目金奖3人、银奖1人。其中,在2018年,该校学生许家乐在“佛山功夫新星代”选拔大赛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佛山市十大功夫少年。”
修习武术锻炼学生意志
龙形拳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经过百年的历史积淀,龙形拳具有不同于其他拳种的特质。借着第二课堂的开展,龙形拳的特质,在学生的身上体现无遗。
今年六年级的学生姚杰明表示,学习龙形拳的过程让他受益匪浅。他说,学习龙形拳不仅能强身健体,更是培养了他不怕困难的意志。此前,面对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他第一反应就是选择退缩。修习龙形拳后,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他开始鼓起勇气面对,成绩也不断提升,他的父母也惊讶于这样的变化。
除了锻炼意志外,修习龙形拳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今年11岁的许梓君已经练拳几年了。如今的她已经能够打出一套完整的“逼虎跳墙”。“最开心的是在舞台表演的时候,我们经常跟着老师出去表演、比赛。”许梓君说,上台表演后,她从内敛害羞的小女孩,成长为表演自如的“小拳师”,“自信了不少。”
学生家长许先生则表示,很高兴看到学校开设了这一课程。原本,他担心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会耽误学习,后来发现练龙形拳让孩子更能吃苦和坚持,对学习有帮助。许先生笑道,后来,他还专门陪着孩子到马国辉的拳馆一起学习龙形拳,传承这一武术文化。
梁上欣表示,接下来,学校会通过开展龙形拳兴趣小组、主题班会,将德育教育与龙形拳相结合,并借参加各类武术比赛的机会,不断提升龙形拳特色课堂的水平,让孩子们以拳强身体、以拳炼意志、以拳修品格。
新闻推荐
三水连续5年举办退管文化节 好戏连台,精彩! 老有所乐,幸福!
比赛现场的精彩舞狮表演。佛山日报讯记者何艳纯通讯员梁劲鹏摄影报道:昨日,“党建引领守护初心”2020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