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工人到技术骨干,从陌生客到安居者,何波在顺德奋斗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文/珠江商报记者莫胜娜
14年,是何波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从一名顺德陌生客逐渐融入顺德,成为新顺德人的黄金时期。三年前,因为研究生的学历,他申请成为顺德高层次产业人才六类,利用大学所学成为了顺德想方设法留下来的专业高层次人才。
人才档案
何波,2006年于广东工业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研究生毕业,进入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从业至今,目前已成为顺达电脑厂SMT焊接新制程研发专案经理。
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SMT 焊接新制程研发专案经理何波。/受访者供图
故事:不断学习钻研 保持工作动力
2006年,何波从广东工业大学毕业,本科学习机械设计,研究生学习机电一体化的他寻找的均是家电、电脑等当时属于高尖端企业的技术岗位,一次双方均比较满意的面试之后,他成为了位于顺德伦教的顺达电脑厂的一名技术工人。
作为一家台资企业,当时的顺达电脑厂以电脑代工为主,但实力雄厚,合作的客户包括Intel、HP、DELL、IBM等国内外著名品牌,2007年在中国大陆所有外资企业出口中排名第18位,2000—2008年连续多年出口创汇列顺德第一名,广东省前5强,2008年与美的、格兰仕一起被列入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一毕业即进入大企业,何波这名来自河源的小伙子既没有志得意满,也没有妄自菲薄,而是选择了脚踏实地,为自己喜欢的工作奉献光和热。“我坚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何波说,他一直在做的就是储备力量,提升自己。
如何储备力量?何波的窍门只有两个字:学习。每每涉及到新技术的研发,他总会查阅大量资料,阅读大量论文,从资料和论文中获取新知识和新灵感。枯燥的过程于他而言,反而成了驱除枯燥的良药。“一项工作做一年两年还行,坚持十年八年,就会感觉很无聊,没有激情,因为没有新鲜事物的补充,你很难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在何波心目中,工作中的新鲜事物指的就是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学习才能源源不断地挖掘新的东西出来,有新的东西给你钻研,你就会永远保持动力。”
俗话说,厚积薄发。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让何波逐渐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顺达电脑厂SMT焊接新制程研发专案经理,拥有了独立带团队研发新技术的能力。而他自己在创新研究方面也硕果累累。多年来,他有两篇论文在国际性行业协会举办的评比活动中获得最佳论文奖,他自己更是拥有10项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近年来,为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顺德努力筑巢引凤,通过环境的优化吸引高质量人才进驻,同时出台《顺德区高层次产业人才确认办法》,努力留住人才。在这次潮流中,何波顺利申请成为顺德高层次产业人才六类,可享受人才房和工资补贴待遇,“申请的时候我已买房,没有享受到人才房的优惠,但这些政策让我们这些新顺德人深深地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温度。”
评价:“自己没有选错就业城市”
2006年,顺德还不是一座十分出名的城市,至少在何波眼中如是。来顺德上班的时候,国道还在修,跟繁华的广州比起来,这里显得偏僻而充满乡土气。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并没有选错就业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地区,顺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更连续八年蝉联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首,其家电、家具、机械装备产业在国内外均拥有不错的名气,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像何波这样的技术型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实跟一个地方的服务水平和政务效率分不开。生活在顺德,何波就深深感觉到这里办事的便利。三年前,他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听别人说过该手续十分繁琐,需要在户口所在地和迁入地两地跑。但在顺德,何波却感受到异常的便利,“多少天办成我忘了,只记得提出申请之后按要求将资料寄过来,就可以了,免除了两地跑之苦。”
14年的扎根,何波从一名顺德陌生客逐渐融入这里的文化与生活,成为顺德大力要留下来的人才,而顺德也成为他安放灵魂的第二故乡。三年前,他在顺达电脑厂所在地伦教买了房子,将户口迁了过来,孩子也顺利入读伦教最好的小学之一——培教小学,他成为家委会的一员,这一切都让他感觉到自己跟本地人没什么区别。同时也让他感觉到顺德这座城市的温度,“她不排外,我觉得本地人和异地务工人员,都可以在这里安居乐业,奋斗出想要的生活。”
新闻推荐
前三季度广佛市场采购合计出口增长62% 两个试点区出口超2200亿
南方日报讯(记者/陈晓通讯员/关悦)广东市场采购出口订单火爆,稳外贸增添新动力。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关区内两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