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记者李祥锐报道:记者昨日从区住建水利局获悉,高明区首栋采用“减隔震”技术的大楼已经开工建设,将为全市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未来,高明将继续加强现代化地震监测台网建设,依托公共设施,打造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据悉,高明区首栋采用“减隔震”技术的大楼位于高明大道新公租房小区的3号楼。该项目总投资约2400万元,共15层82套住房,建筑面积约5600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桩基作业,预计2022年上半年完成全部项目的建设。
区住建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作为高明区“减隔震”技术的示范工程,这栋楼在建设过程中首次引入世界领先的“减隔震”技术,即通过在建筑物首层柱头的铰接点设置减震隔震橡胶,在地震波到达时通过橡胶和支架发挥减震隔震作用,保护建筑物。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除试点应用“减隔震”技术外,今年以来,该局还在中心城区(西江新城北片区)区域先行先试,组织编制了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为该区域内的建设项目提出抗震设防指导及管控要求。
接下来,高明区还将结合地区实际,依托学校、医院、大型体育场馆、城市大中型公共建筑和公共开放场所等新建项目,建设一批合格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同时,对原有台站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加强台站的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化水平,力争在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升级改造,提升全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李祥锐报道:已经在住房保障租赁补贴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新市民莫先生却依旧感觉“有些不真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