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周上,顺德大厨手艺惊艳游客
大良炒牛奶
出品佛山记者站策划/统筹谢红李程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张韬远
11月的周末,一年一度的顺德美食文化周让顺德再度热闹起来。这场在“世界美食之都”举行的美食活动,经过15年的沉淀,早已成为珠三角地区最具盛名的美食盛宴,每年吸引着不计其数的美食爱好者前来寻味体验。
实际上,作为顺德美食节的举办地,大良一直是顺德重要的美食发源地与聚集区。到如今,大良美食走进“黄金时代”,寻味顺德,食在凤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涌向顺德大良寻找美味。当地更是围绕丰厚的美食底蕴,打造一座寻味顺德小镇,让大良成为人们感受粤菜文化,品尝顺德美食最不可或缺的目的地,不断续写大良美食的新传奇。
壹、活跃经济孕育丰富美食
顺德土地肥沃,河涌交错,盛产淡水塘鱼。当地民众农闲之时注重饮食烹调,以色香味美为荣。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渊源,使顺德美食之风自清代便已盛行。而说起顺德美食传统,当数大良最盛。
顺德资深民间美食文化研究者廖锡祥,几十年来对顺德美食进行寻源研究,走访了许多顺德名厨、美食家和本地老人,加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大良人,亲眼见证了大良餐饮业近七十余年的发展,逐渐还原了大良美食从清末民初到如今,一路走来的发展故事。
廖锡祥研究发现,最初的顺德菜源起便与大良当地豪门富户家庭中的“私房菜”密切相关。建县以来,随着顺德经济主要板块变化,顺德经济中心反复更迭。不过大良作为县治所在,其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始终未变。由此,一批富裕人家长期聚居在大良。
“当时有钱人家皆以有私厨为荣,为老爷提供精致典雅的美食同时料理一家大小的日常饮食。各房少爷少奶需不时动用私己钱,请私厨帮忙买一些上好食材,做一些精致菜式,改善一下生活。”廖锡祥说,这些富人同时也是嘴刁的美食家,要求不断创新,变换口味。久而久之,大良很多大户人家形成了很多脍不厌细的私房菜,其中的代表菜有水鱼三味、百花酿蟹钳、玉簪田鸡腿、燕窝白鸽蛋……如此精致的菜式,在如今的酒楼菜谱中早已难寻踪迹,不过它们却作为粤菜典范之作,早已被收录在粤菜名典之中。
这些豪门富户家的私厨成为了最早的凤城厨师,此后,他们带着这些菜式走出豪门富户,传承出去,这些精致的菜式也形成了大良菜的根基和底味。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顺德缫丝业极速发展,全面激发起了顺德社会的商业活力,工商业的兴旺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养料。
当时的缫丝厂老板做买卖,要了解行情与资讯,经常和同业、买主进行交流谈判,经常上茶楼、酒楼会客,品尝美食。与此同时,在果栏路附近的第一码头,水上运输活跃,码头附近聚集着不少与缫丝业相关的行业,吸引着不少客商来此交易,每到墟市之时,人山人海。人流一旺,餐饮业自然发展起来。加之,随着社会逐渐稳定安宁,百姓日益富足,上茶楼,尝美食,成为了顺德寻常人家新的习惯。
凡此种种,渐渐推动了大良餐饮业最初的辉煌,也在不断丰富顺德美食的内涵。
贰、名店鹊起推动餐饮发展
随着大良餐饮业不断发展,位于大良中心的华盖路一带逐渐形成了顺德最早的美食中心。在廖锡祥的记忆中,在他幼年之时,华盖路、果栏路、碧鉴路一带,便是饭店林立,陆续开起了20多家规模不大的私营饭店,这些饭店无不宾客盈门。
“这一带可以说是顺德美食的胜地,当时就吸引着很多顺德当地人和各地的客商来此品尝美食。”廖锡祥说,幼年之时,他便常跟随家人走进这些茶楼饭店,当时各家饭店不仅各有特色,收费也普遍大众化,这些饭店常年门庭若市。除了茶楼饭店之外,街头上双皮奶、蹦砂、煎虾饼等售卖特色小吃的食档,同样生意兴隆。
这些美食店不仅让凤城厨师们有了更好的舞台,也为美食的传承和发扬创造了空间,如今,不少地道经典的特色美食,就是从这里走出去。
大良双皮奶、大良野鸡卷、凤城鱼皮角、凤城小炒皇、凤巢三丝……这些以凤城为名的名菜或小吃,不胜枚举,早已经成为顺德菜当中的经典菜式,也是不少喜爱顺德菜的食客们的心头所好。而这一道道菜中都记录着一段大良美食的传奇故事。
凤城炒卖(即炒即卖)是顺德厨师的绝技之一,也是在缫丝业发达之时,顺德各大酒楼出现的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与烹调方法。镬气足则是凤城小炒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它无固定配方,全凭厨师心经,根据时令和手头食材选定。这一全新菜系的出现,便诞生于大良特有的社会环境。
“四处奔波的生意人有时候业务忙起来吃饭就赶时间,刚开始,厨师们将做好的菜放在锅里温着,客人一来便能上菜,速度虽快但味道欠佳,不能满足客人们既要快又要好吃的需求。厨师们便尝试用手头上现有的新鲜食材,急火猛攻,炒出香味,迅速出菜。”廖锡祥说。
如今,早已经是顺德菜当中的“明星”大良炒牛奶,也是从华盖路上的金龙饭店走出来的。廖锡祥介绍,最初的炒牛奶是炒奶皮,不过,这一做法十分繁复。因此,只能在富人家出现,没办法大规模推广。为了能让饭店客人随时可以吃到炒牛奶,上世纪40年代初,金龙饭店的主厨龙华对炒牛奶制法作了革命性的改良,在水牛奶中加入凝固剂鹰粟粉和鸡蛋清,以“软炒法”使炒牛奶成型,这一创新成就了如今的这道尽人皆知的名菜。
食客的需要,不断倒逼着凤城厨师推陈出新,一道道名菜横空出世,不仅保证了饭店的生意,也慢慢丰富了顺德菜的菜谱,使顺德美食底蕴越发深厚。
叁、特色小镇打造寻味胜地
餐饮业的繁荣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近百年来,大良餐饮业也曾随着社会经济变迁,在浮沉中发展。直到20世纪80时代,作为改革先锋的顺德经济发展重新领跑,大良餐饮业也开始得风气之先,渐有复苏之势。当时,一大批酒楼、饭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蛰伏已久的凤城大厨重新出山,在他们的主理之下,这些酒楼很快声名远扬,大良餐饮业找回往日辉煌。
廖锡祥便见证了大良一家家饭店的崛起。在大良105国道旁的顺峰山庄,从一家路边小店崛起为国内最知名的粤菜餐饮集团;仙泉酒楼,作为顺德厨师的“黄埔军校”,带出了一大批在顺德餐饮店担当中流砥柱的大厨。此后,龙的酒楼、聚福山庄、凤城酒家等酒楼相继出现,经过几十年稳定发展,这些酒楼饭店如今早已是顺德美食的代表。
2006年,中国烹饪协会认定大良为“中华餐饮名镇”,这是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镇街,并创立了以大良餐饮业水平为标准的名镇申报全国标准。获评之时,大良餐饮业注册店铺超过800家,本土餐饮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如此高度发达的餐饮业全国极少,获评餐饮名镇可谓是实至名归。
近些年,大良餐饮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大良美食的底蕴日益丰富。正如廖锡祥所言,近些年来,大良美食已经走进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名厨扎堆,名店云集已经是如今大良美食圈的真实写照。大良拥有中华餐饮名店11家,中国烹饪大师、名师及广东烹饪名师近40位,中华名小吃11种,餐饮店铺超2000家。里面不少是顺德厨师掌勺烹饪,使大良成为了全国名厨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名店多、名厨多、名菜多与名点多“四多”构成了“凤城美食”最为重要的地域特征。随着顺德作为世界美食之都的名声越发响亮,不少外地人热衷于来此美食诞生之地寻访,美食高度集聚的大良成为了人们的首选之地。
大良当地推动美食产业发展的努力还远未停止。六年前,“十二道凤味”一书首次发布,将十二道凤城菜式,配以美食故事和有趣的漫画来呈现。而后,这一活动内涵不断丰富,让人更加立体地感受大良餐饮文化的魅力。今年该项目再度升级,在延续原有的十二道菜式以外,还推出一款融合凤城特色美食、文旅、非遗传承、凤城老字号、餐饮名店、商圈美购、特色民宿等的“寻味凤城”小程序,为广大游客提供乐享凤城一站式全打卡的服务体验!
不久前,大良寻味顺德小镇被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这是大良推动当地美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大良正全面盘活当地的美食资源,以欢乐海岸PLUS、苏岗旧寨以及顺峰山公园桂畔湖湿地公园为核心片区,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将此地打造成以美食体验、文旅游乐为核心,集都市美食、乡土美食体验于一体的中国第一文旅美食小镇,带动大良美食迈向新的台阶!
新闻推荐
专职教练进校园足球运动氛围浓珠江商报讯记者卢洁敏报道:11月15日,魅力小镇如期迎来了北滘全民足球文化节暨特色足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