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此起彼伏的挖掘机作业轰鸣声驱走冬日寒冷。道氏技术、金意陶、国星光电、佛山四中附属学校等多个项目在禅城区同步动工,掀起佛山年底项目建设的一波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道氏技术、金意陶两个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在禅城“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的推动下,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出具《建设施工许可证》仅用了不到1小时。
原需4-6个月的审批报建流程压缩到1小时内完成,不仅开创了佛山工业建设项目报建的最快速度,也走在全国前列。
以改革为支点,撬动一批大项目落地,为禅城打开了一片产业发展新天地。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禅城并不缺乏产业基础,陶瓷、不锈钢、童服、照明等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顺德、南海相继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迈向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融合,面积仅有154平方公里的禅城该以何为抓手?
区域竞争白热化,企业落户的考量已不局限在土地等生产要素上,对营商环境的认可日趋重要。营商环境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软实力,既关系到招商引资,又影响经济发展的活力与质量。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其重要性愈加凸显。
良好的营商环境正是禅城的一副好牌。这里是佛山政治、文化、商贸、教育中心,坐拥佛山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发达的商贸服务业、繁荣的夜经济和最悠久的岭南文脉,近悦远来。
这里的行政服务环境,让人干事顺利创业舒心。近年来,禅城持续深化行政服务改革,如“一门式、一网式”审批领跑全国;区块链赋能政务服务改革,令数据动起来,让企业少跑腿;企业服务供应链平台国家标准化试点,将“企业服务+禅城标准”发展成为全国的政企服务标杆。
此次启动的“拿地即开工”探索,是禅城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又一重要的突破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是各项审批制度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一个工业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往往短则4个月、长则半年甚至更久,不仅加大企业的资金压力,也会贻误了发展商机。而造成审批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多部门间审批流程上存在前后置问题,这也是最让企业头疼的堵点。
近年来,国家不断深化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苏州、南宁、上海、广州等城市竞相探索“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推动项目加快落地。佛山也在今年初吹响了号角。乘着这股东风,禅城顺势而为,勇闯新路。
改革是一次“再造”。探索“拿地即开工”,禅城打破部门壁垒,将“串联”变为“并联”,实行联合预审提前为企业“披荆斩棘”,由此实现技术环节前置,大大压缩审批时间,为重大项目开辟出落地的捷径。
改革更是一次挖潜增效。“拿地即开工”让审批部门按部就班的“单兵作战”整合为多线联动的“集成作战”,各部门通力协作、各环节关系理顺,不仅大大增强政府内部工作的协同性,更为对接更多重大项目的落地锻炼队伍。
这些改革刀刃向内,目的是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打造最优最好的营商环境。
在佛山市委的部署下,禅城明确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精品城区的城市新定位,做强做优与精品城区相适应的精品产业。营商环境是建设精品禅城的关键。今年,禅城启动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对标世界银行指标出台21条举措,助推全区营商环境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更高水平迈进。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度沉寂的禅城产业版图又热闹起来:金意陶“回家”了,道氏做大做强了,国星光电增资扩产……今年1-10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0亿元。近期更有34个项目签约落户,投资额超250亿元。9月以来共有14宗产业项目用地出让,其中工业用地10宗,为近年来最多。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改革创新的魄力、刀刃向内的勇气、滚石上坡的毅力和壮士断腕的决心。从“一门式”改革争先到“拿地即开工”效率领跑,禅城不缺斗志和睿智,需要的是跃升的支点。
以营商环境为基石、以改革为支点,“小而美小而精”的禅城就有望突破空间障碍,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罗湛贤
新闻推荐
禅城工程建设创下最快审批速度 昨日,禅城举行“拿地即开工”项目动工仪式
佛山市第四中学附属学校建设效果图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健源、冯嘉敏通讯员禅宣、梁焯君昨日,佛山市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