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日报记者邓磊通讯员禅宣
12月19日,禅城区召开区委四届十次全会,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全会提出,今后五年,禅城区要全力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精品城区、精品产业、首善之区,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蓝图既定,实干为要。站在地区生产总值即将突破2000亿元的发展新起点,全会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新的伟大实践,禅城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坚定扛起光荣使命,紧张起来、行动起来、担当起来,共同推动禅城在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聚焦精品
全域建设精品城区,做强做优精品产业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已进入城市引领发展阶段,但另一方面,其城市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制约了区域竞争力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正因如此,全会把建设精品城区,放在“十四五”重点任务的第一位来阐述,提出开展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建设高水平新型智慧城市、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以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
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禅城将开展中心城区赋能升级行动,全面融入人民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等内涵,科学划分东、中、西三大功能板块,东部打造“城市极核”、中部打造“创新走廊”、西部打造“智造高地”,推动城市功能集成、资源整合、要素集聚。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禅城区将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加强城市更新统筹规划和政策创新,全力攻坚村级工业园和旧村居连片改造,以“小连片”推动“大集聚”;建设高水平新型智慧城市,禅城区将打造覆盖全域城市“智慧大脑”,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
打造与精品城区相匹配的产业,禅城区将做强做优精品产业。全会提出,要从打造精品产业发展载体、做强精品服务业、做优精品制造业、大力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壮大创新型企业发展梯队等五个方面发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改革创新
建设科技创新强区,全面深化改革
创新是第一动力。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区,全面培育发展新动能。
“建设科技创新强区,这是禅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我加压,更是必然选择。”禅城区委书记黄少文表示,要加大政府创新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人才第一资源,积极构建以创新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基于这一谋划,未来,禅城区努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完善创新生态系统。
以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例,禅城区将全面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佛山“一环创新圈”,高标准建设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禅城片区、佛山高新区禅城园,支持企业重点实验室重点研发机构建设,抓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重大科技平台在禅城布局落地。
为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禅城区还将全面深化改革,全力创建广东省营造智慧化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综合试点,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勇于担当
“以实绩论英雄”,打造“禅城铁军”
实现目标,关键在落实,落实靠干部。全会提出,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为禅城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为此,禅城区将努力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禅城铁军”。未来,禅城区按照“五个铁”的要求,认真谋划做好镇(街道)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优化班子结构,强化整体功能。
“我们要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导向。”黄少文说,“要把机会留给想干事的干部,把平台留给能干事的干部,把舞台留给干成事的干部,旗帜鲜明推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
黄少文勉励全区党员干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在“高”字上做文章;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字上抓落实;践行旗帜鲜明讲政治这个根本,在“严”字上下功夫。
“有目标的人生叫航程,有规划的事业叫蓝图。”黄少文说,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带头主动走出去、开眼看世界,带头找对手、定标杆、拿举措,带头与强的争、与高的比、与优的赛,通过自身的率先垂范,确保全区的争先
进位、目标必成。
展望“十四五”
今后五年禅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主要是:实施精品战略,强化中心城区、科创金融、文教医卫、宜居环境功能,加快城市更新,全力创建广东省营造智慧化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综合试点,彰显“岭南文脉”现代魅力,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精品城区、精品产业、首善之区,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一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
1.把“两个维护”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2.筑牢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3.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禅城铁军”,“以实绩论英雄”
4.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
全域建设精品城区
1.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
融入人民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文明城市、平安城市等丰富内涵,突出强化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的科学布局。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一针一线绣出城市精品。
划分东、中、西三大功能板块,东部打造“城市极核”,中部打造“创新走廊”,西部打造“智造高地”。
2.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抓好“环文华公园”、莲升、石湾西等重点片区改造建设。
打造新的城市客厅和城市地标,塑造别具岭南风情的城市景观和城市符号。
3.建设高水平新型智慧城市
打造覆盖全域的城市“智慧大脑”。
建设城市物联网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
4.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推进魁奇路等主干道路快速化改造升级。
构筑中心城区联系佛山外围组团、密切广佛同城、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的快捷交通体系。
5.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全面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积极参与“一环生态圈”和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建设。
高水平建设王借岗森林公园等千亩生态公园、东平河水轴线等碧道。
6.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精品路线。
构建乡村振兴“2351”发展空间格局。
三
做强做优精品产业
1.打造精品产业发展载体
全面加速聚锦科创园、东平云谷、凤翔湾都市产业区、广湛高铁枢纽新城、佛山民生保障和跨境保税基地等五大发展平台建设。
打响村级工业园改造“百园大战”。
2.做强精品服务业
做强做优以“环文华公园”片区为核心的季华中央商务带。
打造广东金融高新区禅城保险产业园。
打造中国陶谷、新媒体产业园等“四大文化产业集聚区”。
3.做优精品制造业
做优高端装备、泛家居、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电子信息等精品制造业。
支持陶瓷、针织、童装、不锈钢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精品跃升。
4.大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
依托东平云谷、广东福能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电信佛山(开普勒)华南数据中心等载体,培育发展半导体芯片、私有云、传感器与物联网终端等信息产业,数字文化创意、智能商业、智慧仓储物流等数字服务业。
5.壮大创新型企业发展梯队
引进和培育一批综合总部、区域总部和功能总部。
打造一批总部基地、总部楼宇、总部园区和总部孵化基地。
四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区
1.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
高标准建设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禅城片区、佛山高新区禅城园。
2.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及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3.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集聚一批创意设计、现代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人才。
造就一批名医、名师。
培养一批文体名人和城市治理的行家里手。
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五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1.全力创建广东省营造智慧化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综合试点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深化共享社区、数字乡村建设。
打造大综治、大防控、大安全于一体的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
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全面激活国有资产。
3.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门一网一次”改革。
深化扶持政策标准化改革,推动扶持政策“秒批”兑现。
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
需求侧改革两端发力
1.全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实施“以质取胜、标准引领、品牌带动”三大战略。
2.全面打造区域消费中心
打造名品、名店、名街,大力发展中高端消费。
3.全面扩大有效投资
加大新基建、教育、公共卫生、养老、应急管理等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
4.全面拓展对外开放合作
加快推进佛山综合保税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配套和口岸功能,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
七
构建合作共赢新局面
1.深度参与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
2.多领域对标对接深圳
3.深化禅港澳交流合作
4.拓展区域协同合作
八
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1.加快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
2.抓好佛山古镇建设
打造梁园、塔坡、品字街、新安街、南风古灶等精品历史文化街区,推动文化地标串珠成链,形成标志性“岭南文脉轴线”。
九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1.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
实施初中教育“强腰工程”。
打造100%优质高中发展品牌。
3.加快健康禅城建设
加快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建设。
持续推进区级公立医院“强基创优”。
4.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擦亮“禅颐居”养老服务品牌。
建立健全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十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禅城
1.加强安全机制和能力建设
2.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
3.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整理/佛山日报记者罗艳梅
制图/曾咏贤
新闻推荐
禅城公安邀市民体验交通智能指挥中心提倡“快处快赔”处理轻微交通事故
羊城晚报讯记者周哲、通讯员禅公宣报道:12月16日,佛山禅城公安邀请市民体验团深入交通智能指挥中心,实地观察体验轻微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