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检察院检察官对偷倒固体废物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远程提审。/通讯员供图
三水区检察院检察官对北江油金大桥附近“四乱”清理专项行动进行监督。/ 通讯员供图
文/佛山日报记者郑泽聪通讯员杨静雯
今年11月,三水区检察院依法对偷倒固体废物的11名犯罪嫌疑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这是三水今年首例因非法倾倒固体危险废物被批准逮捕的案件,也是三水区检察院深入推动公益诉讼的成果。
2017年7月1日,经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开始实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从那时开始,三水区检察院就全面铺开公益诉讼工作,致力为生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公益受损现象贡献检察力量,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
从4年前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满怀信心大步走,三水区检察院已建立起完善的公益诉讼制度,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路径,进一步用好法律武器,捍卫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注重实效做到标本兼治
“之前这里还有点臭味,现在已经闻不到了。”站在位于三水区南山镇的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不远处,家住附近的市民伍先生脸上露出笑容。
今年8月,在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正门东面约150米空地处,龙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偷倒固体废物。相关部门抽样检测发现,非法倾倒物质为危险废物铝灰等。9月15日,案件移交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立案,三水区检察院及时介入侦查,引导取证。
经三水区检察院依法全面审查,该案的非法行为导致其中一处土壤污染严重,造成经济损失高达70余万元,遂依法对该团伙11名犯罪嫌疑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并立案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准备起诉相关违法人员承担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该案是三水今年首例因非法倾倒固体危险废物被批准逮捕的案件,通过及时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固体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力,守护了三水的绿水青山,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三水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负责人刘国强表示,检察机关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雄烈士保护等领域。目前,三水区检察院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中,污染环境的公益诉讼案件比较多。而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与一般针对环境的公益保护不同,检察机关通过各种法律手段和途径行使调查权、发出检察建议、提起诉讼,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注重监督实效,能够做到源头整改、标本兼治。
数据显示,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三水检察机关共发现公益诉讼线索356条,办理诉前程序案件275件。其中,环境资源领域案件线索108件,立案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1件。
特别在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领域,三水区检察院取得了明显成效:已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复垦耕地和挽回被损害的林地42亩,补种盗伐林木2600株,清理工业污染物1000多吨,拆除泔水设施58家和棚舍900平方米,关停和整治污染环境的企业11家。
加强监督促进依法行政
近日,三水区检察院收到线索称,三水北江油金大桥附近河段有垃圾积聚、乱搭建、乱堆放杂物、乱摆卖等现象,部分渔民围栏养鸡,附近还存在“三无”船舶。经调查,发现现场存在渔民摆摊设点、货品以及垃圾乱堆放,有严重影响河道防洪及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于是,该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对北江油金大桥附近的渔民违法情形进行彻底的整治处理。
这是三水区检察院启动诉前程序的一个案例。为了提高检察监督效力、发挥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能动性,公益诉讼制度还专门设置了诉前程序。检察机关在提起公益诉讼前,必须先行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纠正违法行政行为或者依法履行职责。对启动诉前程序、向相关行政机关或社会组织发出检察建议后,如果相关行政机关仍不履行职责或没有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继续受到侵害的,检察机关依法以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身份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体现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促进依法行政,节约司法资源。此外,该院还建立诉前程序“回头看”制度,认真检视已办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对调查核实不深入、取证不全面,诉前检察建议落实不到位、缺乏力度和实效,裁判执行不及时等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如今该院已对200多件诉前检察建议整改情况开展了“回头看”,切实提高监督实效。
为凝聚公益保护工作合力,三水区检察院还与三水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联合签发了《关于在开展国土资源领域的公益诉讼工作中加强协作的实施意见》,与三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签发了《关于在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等工作中加强协作的实施意见》,努力形成各司其职、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督促修复了受损的公共利益,二是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刘国强表示,通过几年来的公益诉讼,不少行政部门对检察建议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对于检察机关发出的检察建议,很多部门都会积极履职,及时主动反馈整改的最新进展。
搭建平台发动群众参与
“检察官您好,我发现有人在某市场摆地摊非法行医,请问可以处理下吗?”前不久,一名市民在西南街道一市场发现有非法行医的行为,马上用手机将线索举报到“公益民行随手拍”平台。
为了进一步拓宽案件线索的来源渠道,去年内设机构改革后,三水区检察院将“两法衔接”工作改由第五检察部负责,并办理与行政执法密切相关的41个罪名的刑事案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今年以来,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就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0多条。
“虽然检察机关不断整合内部力量,积极发掘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但公益诉讼不能只靠检察机关单打独斗,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让违法犯罪分子无处藏身。”刘国强说。
为此,三水区检察院开发了“公益民行随手拍”平台,发动全社会之力,打通公益诉讼的“最后一公里”。
该平台集成了公益诉讼和民事诉讼违法线索社会化采集和职能化取证功能,受理线索范围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出让、侵害英烈名誉等领域和民事诉讼中的审判违法行为。
群众拍下线索并定位后,可在三水区检察院微信公众号首页底端“公益民行”一栏上点击“公益保护随手拍”按钮,根据提示进入“随手拍”界面,直接选择线索类型,以实名或匿名的方式上传。只需很短的时间,就能以“有图有真相”的方式完成对身边公益线索和民事诉讼违法线索的举报。
平台对线索按类型进行后台登记,形成相应的数据库,同时自动定位和锁定线索内容所在地,便于后续工作人员调查取证。工作人员定时对线索进行分流处理,经核实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符合受理条件的,依职权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或提起公益诉讼。对涉嫌刑事犯罪、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的,移送相关部门办理,整个过程均严格保密,不出现举报人信息。此外,对同一地点或同一问题存在多次举报的,平台将引导工作人员予以重点关注,必要时开展类案监督。
“随着"随手拍"平台的启用,越来越多看不见的线索都被一一挖掘出来。”刘国强表示,在“随手拍”平台的运转下,公益诉讼逐步深入社会各个领域,为检察机关打击损害公益的违法犯罪提供了有力帮助。
新闻推荐
乐平启动2020年寻找工匠劳模活动 选树标杆榜样 壮大人才队伍
佛山日报讯记者梁楚欣通讯员关颖妮报道:昨日,三水区乐平镇2020年寻找“乐平·工匠”“乐平·劳模”活动正式启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