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桂红星社区绘制产业兴、环境美、群众乐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珠江商报记者叶芝婷
图/珠江商报记者陈炳辉
一墙一文化,一画一风景。这是容桂红星社区“一河两岸”艺术墙绘给市民游客留下的深刻印象。“水韵红星”成为了容桂美丽乡村的又一个“打卡点”,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令人称赞,居民黄兆祥给改造提升后的水乡景观竖起了大拇指。
探寻变化背后的重要密码,可以发现是红星社区通过村改实现了产业和城市形态的凤凰涅槃,以村改释放的红利和奖补资金反哺社区发展,大大地提升了村容村貌,办好一批民生项目,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幅产业兴、环境美、群众乐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红星社区徐徐展开。
优美的河涌环境。
红星社区“一河两岸”艺术墙绘给市民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走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红星社区位于容桂中心城区,如何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水韵红星”文化生活街的走红给了冯剑华方向。她表示,红星社区围绕“水韵红星”文化生活街做文章,沿着河涌建设村史馆、名人馆,以特色名店为依托,引入轻餐饮、民宿等业态,推动“美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打造文旅项目扩大社区影响力,吸引各方游客前来“打卡”。
工业文学奠基者草明是从顺德走出去的女性作家,她出生于桂洲东头第禄巷。红星社区借助村改,盘活河涌沿岸的旧工业区地块资源,高标准建设名人馆,用以介绍草明等名人事迹,弘扬本土优秀文化。名人馆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规划建设两层,融入村史内容,打造一个学习交流空间,预计2021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
距离名人馆不远处,红星社区同步规划建设民宿,利用红星光发煲仔饭等特色名店的集聚效应,引入轻餐饮,实现餐饮业态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我们会引入第三方对民宿、餐饮进行运营、管理,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准。”冯剑华说,相信随着“水韵红星”文化生活街的配套不断完善,红星社区的人气会更加旺,届时再搭配游船项目,市民游客可以重拾儿时戏水的记忆。
在做活文化振兴这篇文章上,红星社区也计划在“水韵红星”文化生活街打造百姓“大舞台”。待文化生活街建设慢慢成形后,红星社区会每半个月或一个月推出文化展示表演,展现本地特色文化内容。社区的曲艺社、舞蹈队、龙狮队等文体队伍可借此大展才艺,活跃本土文化氛围,社区也会引入乐队等不同形式的表演,传统与现代结合,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与此同时,红星社区通过设置文创展示区,展示龙舟、狮子等文创产品,传授制作工艺,将龙狮文化发扬光大和传承下去。
红星夕阳红舞蹈队队员张小琴说:“社区一直重视民生,办好民生实事。自己作为文艺爱好者,在社区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有上台表演的机会,生活在红星社区是幸福、欢乐的。”据介绍,红星社区还计划在“水韵红星”文化生活街建设民安浦头驿站,搭建起党群沟通交流平台,密切党群关系,以实际行动提高居民群众的获得感,让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照进现实。
扫一扫看《村改蝶变·红星》视频
新闻推荐
工业互联助推顺德智造扬帆起航珠江商报讯记者赵鹏报道:2020年12月30日,大良街道工业互联网协会在龙的科技中心,举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