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斯特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如何服务好青年人,让他们在城市中安居乐业、扎根创业、建功立业,决定着这座城市和青年人共同的命运。佛山提出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是城市谋划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战略,有助于让青年为城市赋能,让青年与城市共成长。
笔者2017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被美的集团的科技创新理念所吸引,放弃进入航空航天科研企业的想法,加盟到美的中央研究院从事流体力学的研究当中。
之所以选择佛山顺德,主要觉得这边比较适合年轻人的发展。一方面,佛山的工作机会较多,市、区两级对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等政策扶持力度大,很好地缓解了买房、安家的压力;另一方面,美的的工作平台也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有助于更好地将所学专业创新应用到家电等制造业领域。
进入美的之后,笔者和团队一起,参与创造了年销售量100万台的高速吸尘器,并通过把航空领域的对旋技术带到家电,研发出“将风吹得更远、角度更自由”的东风空调,去年上市后在行业树立创新标杆,在市场也获得普遍好评。
在毕业之初,笔者选择城市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二:一是工作机会,是否符合职业发展;二是生活环境,即城市是否宜居。尤为关键的是,佛山非常齐全的产业链配套有利于创新想法快速验证和实施。如笔者从事的家电行业技术研发,当我们要找加工厂加工一个零件,基本3天就能做好,一个星期内就能验证想法。在创新响应度方面,佛山本地找供应商、客户基本5公里范围内能够解决,非常方便。
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作环境相对开放,人才流动比较顺畅。相较于广州、深圳,虽然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多,但同时人才竞争也很激烈。相比之下,佛山对人才渴望更强,提供的机会和平台可能更好一些。
从笔者身边的同学毕业去向来看,有的做科研继续深造,有的进入高校教书,有的去航空航天单位,有的转行金融行业。地域来看一小部分留在北京,其余的全国各地都有,珠三角和长三角为最集中就业区域。
如何让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实现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使城市更好地赋能青年发展和成长?笔者认为从三个方面为佛山提出建议。
一是佛山应在有意识地扩大对外影响力的同时提升城市美誉度。尽管佛山在城市竞争力方面相比广州、深圳仍有较大差距,但佛山可以找准定位,和广州、深圳产业做相应区分,避免内部同质化竞争的同时能够形成协同关系,根据城市特点推动重点产业结构优化。
每一个城市会有自己主要的产业方向,这些产业方向相当于一种资源。从城市文化上看,佛山是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城市,总体比较有闯劲,对创新事物有更好的鼓励和包容度,对失败也有很好的容忍度。实现青年与产城融合发展,城市需与青年同向发力,推动适合创新创业的产业发展,引导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业态结合。
二是希望佛山多引入高校资源。做技术研究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不断跟外界交流探讨。目前佛山高校人才方面比较缺乏,主要靠从外引进人才。以美的流体力学研究所为例,应届毕业生相对比较好招,但要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会遇到北上广等高层次人才已经在当地安家,为了下一代更倾向教育、医疗资源考虑不愿来的情况,因此佛山不仅要加快引入更多高校资源,同时也要做好教育、医疗等人才配套服务。
三是建议佛山可以给优质青年更好的空间、平台和机遇。引才之余如何留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尤为关键。当然,这跟整个城市发展有关系,涉及城市整个产业布局要变化升级,不断引入新的产业,带来更多职业成长和发展机会。
去年7月,笔者被提拔为美的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相比以前的工作不仅要把项目做好,埋头做事的同时也需要抬头看路,把控研究所的整体方向和全局,对个人能力是一种更大的挑战和激励。
总的来说,佛山是一座比较有烟火气,比较适合青年人奋斗,让人有归属感的城市。相信佛山在创建青年友好型城市的过程中不断为青年搭建好人生出彩的舞台,一定能够激发出青年的活力、创造力和理想,在尊重青年、爱护青年、支持青年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美的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
本期统筹:王雅铄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名润)作为岭南四大名园之一,顺德清晖园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片区所在的大良街道是顺德中心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