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光华抢抓村改机遇,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文/珠江商报记者张泰银 图/珠江商报记者陈炳辉
走进杏坛镇光华村,村口新建成的光华状元公园分外显眼。在状元公园,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健身步道等一应俱全,丰富了村民们的休闲文体生活。公园旁边的河涌也进行了整治,没有了昔日的黑臭现象。每到晚上,都有不少村民到公园里、河涌边,大家散散步、打打球、聊聊天,生活又惬意起来了。
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村级工业园改造。光华村通过推进村改,一举清退落后产能企业,盘活集体资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更从源头改变了乡村风貌,发展呈现出新气象。
杏坛镇光华村全貌。
腾出空间
清退落后产能盘活集体资产
光华德彦工业区是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村级工业园,总占地面积508亩,多为低层旧厂房建筑,以废旧塑料加工、塑料制品、五金加工等产业为主,且分布零散,生产效益低下。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业区的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愈发受到关注和堪忧,村民对改造有着强烈的愿望。
光华村党委书记吴振球介绍,由于德彦工业区废气常年吹向居民区,工业废水直排河涌日益发黑发臭,污染十分严重,全村大约有5.5公里的河涌围绕着生活区,受到污染的超过4公里,整个生态环境都非常糟糕。更令光华尴尬的是,周边村居因为担心河涌、鱼塘水质受到污染,还一度阻断和光华村连通的水道。
“那时候空气都是刺鼻的,一刮风,塑料味、污水味等异味随风而来,别说到河涌边散步了,很多住在涌边的人家连窗户都不敢开。”村民潘教初回忆说,以前村里环境差、不宜居,人人都想搬走,村民意见很大。
不仅如此,村里的上千亩鱼塘,也因为工业区污染水源,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租,影响了村集体收入。
问题要解决,经济要发展,工业区必须要改。经过前期调研论证,2019年,杏坛镇政府决定对德彦工业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改造项目由政府统筹实施,对整个工业区的508亩土地进行全面征收,并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补偿。
在德彦工业区改造项目中,村民短期内可以获得一笔征地补偿款,中期可以得到30年分期支付的社保费。项目还给村集体配建3.8万平方米的物业,村民可以获得租金等长期收益。
2019年7月16日,在杏坛镇村改办和光华村的共同努力下,德彦工业区征地方案顺利依法通过表决。
“村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原来,德彦工业区一年才给光华带来约42万元的集体收入;改造后,将引进高质量企业,村也有了集体物业,预计每年将为村集体带来700万元左右的收入,这笔账很容易算。”吴振球说。
升级产业
打造新材料智慧家居产业集聚区
旧动能不退场,新动能难登场。如今,光华德彦工业区的旧厂房已经拆除整理完毕,蓄势待发,即将开启新的篇章。作为全区第一个表决通过的连片改造超过500亩的村改项目,其一直备受各方关注。
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村改推开后,面对来之不易的土地,要保持战略定力,用好千辛万苦改造出来的发展空间,引进高质量产业大项目,决不允许被落后、零散的企业和产业蚕食。
根据规划,德彦工业区作为规划建设面积超3000亩的顺德(杏坛)新材料和智慧家居产业园的核心启动区,将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和智慧家居产业,打造以新材料、智慧家居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
2020年11月10日,一批村改重大招商项目在德彦工业区签约落地、即将动工,美的集团打造世界级灯塔工厂,德冠薄膜新材料建设新材料项目,悍高集团布局智能五金,阅生活家居科技将建设现代化家居生产基地。其中,美的集团机电事业部将在德彦工业区建设全球领先的机电产品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超30亿元,该项目一期计划投资超20亿元,打造全国工业4.0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预计全面达产后产值可达150亿元。
“通过村改,引进高质量企业、产业进驻后,很多配套产业也会进来,带动产业链发展壮大,一同带来的收益肯定不一样。”光华村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德彦工业区改造完成后,对村民收入增加、生活环境都将是一个大提升,村改为光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大变化。
“别说以后发展得怎么样了,单是现在拆了旧厂房,就没有了废气废水污染,可以说是村改初见成效。”说到德彦工业区未来的发展,村民梁先生直言充满信心,引进来的都是符合标准和要求的高质量企业,“相信在安全、环保等方面一定会做得更好”。
未来,光华的产业值得期待!
光华村进行公园改造。
光华状元公园。
幼儿园里的小孩子开心玩耍。
提升环境
现在可以放心开窗欣赏风景了
村改,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产业的提升,更为光华村带来了看得见、享受得到的环境提升。抓住村改机遇,光华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同步开展了村居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得到了村民发自内心的点赞。
“现在旧厂房拆了,刺鼻的气味没有了,河涌水质也改善了,还种上了水生植物,看起来很舒服。村改一打开局面,整个村的工作都全面铺开了,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目睹村居环境的改变,潘教初感触颇深,看到当初搬走的村民也陆陆续续回来住了,原来住在河涌边的住户,以前窗都不敢开,现在也可以放心开窗欣赏风景了。
变化的背后,是光华村通过村改推动乡村振兴的努力。一方面,村改清退德彦工业区落后产能企业,斩断了一个重要污染源头。另一方面,斩断生活污水源头,光华村建设了3个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目前污水管网覆盖了全村85%以上的生活区,新一期的污水处理工程也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21年建成后,光华村生活污水将实现100%收集。
与此同时,2019年,光华村开展了河涌清淤工程,将沉积水底的黑臭污泥清理干净。在村委会门前河涌等,还设置了一些浮岛,并种植了一些水生植物,净化水质,还设置了小型喷泉。多管齐下,让整个生态景观得到了提升。
随着河涌水体的改善,周边村居也陆续恢复了和光华河涌的互通,2021年春节后有望全部复通;种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鱼塘租金也得到了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高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光华得到实践和印证。
不只是河涌,原来坑坑洼洼的村大道也修复了,公园也新建或改造提升了,河涌的围栏也建起来了,古建、状元文化等也将得到重视和传承……“群众很实在的,就是看自己收入、看村中经济、看居住环境有没有改善,现在看到成效后,很多村民都认同村改、支持村改了,听到赞许声了。”村民范维盛说。
“整个产业、民生、民心都得到了大提升,干群关系也更加紧密,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活力,这是村改带来的巨大改变。”吴振球总结说。
故事
十多场宣讲会
打消村民顾虑
昔日,光华村被破旧的村级工业园厂房重重包围,村内河涌水体发黑发臭,并不宜居的生活环境让不少村民选择搬走。
“大家都支持改造,无论是村民、企业、村干部都想改。这是村里大部分人的心态。”谈及最初计划启动德彦工业区村改项目时的情况,吴振球回忆说。
不过,虽然大家改造意愿强烈,但光华村的改造也并非一帆风顺。最初村改干部到村里宣讲政策时,也曾有少部分村民充满顾虑甚至扰乱宣讲会场。
“在一次宣讲会上,遇到一位村民反对村改,也不听解释。”回忆起当时的宣讲会,村改干部关裕声深有感触,于是,他就跟对方定了一个规矩,每人说5分钟,就用这个方式争取到了时间,“最终把政策解释通了,也把她说服了”。
在光华村推进村改项目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村改干部像关裕声一样,他们认真倾听村民的诉求,并主动了解村民的顾虑,一次又一次耐心地解释村改政策和政策带来的利好。
“村改干部和村"两委"干部都做了很多工作,无论是党员,还是群众,相信大家都看在心里。”村民潘教初说,通过宣讲会,让大家明白了,只有改造,园区产业才能得到提升,污染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村里的人居环境才能得到根本改善,光华村的长远发展才有保障。
在经过多达十六七场的村改宣讲会后,时机终于成熟,最终,德彦工业区改造方案顺利表决通过,成为全区第一个通过村民表决的超过500亩的大规模连片改造工业园项目。
记者手记
一子落满盘活
以光华村改前的窘境,如果不改造,光华的产业提升就没有空间,河涌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就无从下手,长期下去,连村民赖以生存的家园都将难以守住。这一点,光华村也意识到了。
正所谓“一子落,满盘活”。光华抓住了村级工业园改造机遇,以村改为突破口,化危为机,盘活了光华村的经济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光华村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并让村民、村集体收入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
可以这样说,村改打开了一扇窗,让光华“透进了风”,看到了靓风景,为发展撬开了一条缝,见到了新气象。
一个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的新光华正扬帆起航,未来定将展现出顺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气象。
扫一扫,看《村改碟变·杏坛光华》视频
新闻推荐
花美桔又靓 花农愁销路年花年桔长势良好订单却减少,有关部门多渠道助力
昨日,陈村花卉世界,市民正在选购蝴蝶兰。/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扫二维码,获取更多相关资讯。文/佛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