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赵越
改革是成就佛山发展辉煌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佛山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走进“十四五”,佛山正在全面提振改革信心,持续向改革要动力、要效益、要质量、要未来。从今日起,南方日报将与佛山市委改革办合作,在《佛山观察》定期推出“改革佛山”版,关注佛山改革大事、直击改革一线动态,聚焦改革重点难点。敬请垂注!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佛山人得以更深刻认识到改革对佛山的可贵、更深刻认识到自身改革的潜力,也更深刻认识到改革对未来的重要性。
这是何等艰苦的一年:去年第一季度,佛山GDP同比下降7.9%。这种势头,一直延续了整个上半年。在全年的下半段,佛山终于奋力扭转了经济发展的下降势头,最终在第四季度成功“转正”。这样的形势在佛山前所未见。
这也是值得自豪的一年: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深入实施,徐工集团、海天机械集团、百事公司等大项目纷纷落户,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8.3万户,引进大院大所共建创新平台总数达100家,季华实验室投入使用,高新技术企业再增884家。佛山不仅“转正”,更提升了发展质量。
突围之年,也是改革之年。回眸波澜壮阔的2020年,佛山全市上下应深有共鸣:在压力空前的新年开局之后,在各种不利因素交织下,如果没有围绕制造业发展、村改攻坚、招商引资、“放管服”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佛山经济突围就会严重缺乏动力。正是一场场拼搏奋进的改革、一次次披荆斩棘的创新,让这座城市获得了不断前进的力量。
越是艰险越向前。平时,人们经常说,佛山是一座有韧性的城市。其实,这种韧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佛山的改革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为,佛山擅长用改革的方法,主动适应各个历史阶段、适应各种新形势,为自身发展创造条件。特别是在危急时刻,佛山总会有改革者、奋斗者挺在一线,为佛山争取发展的新空间。在过去一年,这个特点尤为明显。
改革是佛山成功度过特殊之年的答案,也是过去五年佛山赢得各种亮丽成绩的原因。五年来,从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到“强市、活区、实镇”改革,从顺德区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到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从禅城区“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三水区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到高明区建设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佛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座改革之城应有的气质。
放眼新的五年,在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中,佛山的进与退也取决于改革。正如佛山市委书记鲁毅所说:“没有改革就没有佛山的今天,也只有改革才能赢得明天”。用改革赢得佛山的明天,是这座制造业大市的希望,是800万佛山人民群众的共同福祉,也是全市党员干部共同的责任。
奋斗未有穷期。当前,佛山全市上下正在深化制定各级、各领域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去年底获审议通过的《中共佛山市委关于制定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努力走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前列,让改革始终成为佛山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对于新一轮五年规划,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各级各部门将以怎样的视野和力度设计改革、发起改革。改革是否够新、改革力度是否够大、改革是否敢于“啃硬骨头”,将是提前判断佛山“十四五”前景的有效标准。让我们共同期待佛山改革者的表现!
新闻推荐
1月13日,陈村花卉世界一花场经营者小雅身穿汉服上线直播推介蝴蝶兰。/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摄南海推出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