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委员建议顺德建平台、引人才,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文/珠江商报记者黄澄献
当下,各个城市正积极抢占数字化经济发展先机。顺德提出了以数字赋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挺起“顺德制造”的产业脊梁。在顺德区政协十四届六次会议,“数字经济”成为了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培育土壤:
打造一批开放共享的国家级平台
在顺德,以美的、新宝等龙头企业牵引,覆盖上下游上百家中小企业的数字产业链正在形成。民革顺德区总支部委员会建议,由政府牵头与美的、容声等行业龙头企业成立数字经济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要加强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设立顺德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制定顺德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政企合力共同培育“数字土壤”。民革顺德区总支部委员会认为,顺德要积极探索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依托顺德区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制定奖补政策,运用财政资金激励先进制造企业发展并带动数字经济。
对于顺德庞大的传统制造业而言,“5G+工业互联网”是抢得先机、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一招”。区工商联、区软件行业协会建议,要建立顺德区加快推进5G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区主要领导挂帅,加快5G产业发展,推进5G在各行业深度融合应用。
对此,民革顺德区总支部委员会十分认同,建议借助村改腾出的宝贵空间,积极引进数字产业化重大项目,充分利用国资优势资源,由政府牵头建设一批国有智慧型工业园区。具体而言,要做好相关新基建和配套公共服务,整合5G、数据资源等共享共性技术服务的新生态,通过工业互联网,让产业链中的企业与顺德产业需求互联互通,实现“产在外地,用在顺德”的循环模式,打通顺德与周边的“多边循环”,从而巩固下游产业链。
民革顺德区总支部委员会建议,要依托行业协会、大型互联网企业等,打造一批开放共享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孕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互联网产业平台,实现对先进制造业的数据采集和应用。
同时,要加快百度人工智能云计算中心等平台的建设,吸引更多数字生态企业和项目落户,实施工业互联网重大专项工程,推广“产业大脑”开放平台,撬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壮大数字经济市场主体。
招才引智:
留住和用好数字化专业人才
发展数字经济,人才的作用举足轻重。民革顺德区总支部委员会认为,数字经济专业性人才仍是顺德的短板,主要体现在高校资源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体规模较小,“招不到、留不住”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对此,民革顺德区总支部委员会建议制定专项人才计划、企业引智计划,定向引进数字化人才解决部分人才需求。同时,完善人才服务政策,最为根本的就是把本土数字经济的产业、市场培育好,让数字人才能够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益。用好和留住引进培养的数字人才,真正施行引进、培育、使用和留住“四位一体”人才政策,稳定人才支撑。
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一方面,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土高校开设数字经济新工科建设,积极引进海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探索多元化的产教培养模式,扩大数字人才培养规模。
区工商联、区软件行业协会也认为,当前既懂信息通信技术又懂行业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亟需培育一批5G技术人才和行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顺德可以通过新建、合作等不同方式,强化IT人才培养基地,提升区内现有院校IT人才培养能力。
用好大数据:
打造“顺德家电地图”APP
顺德作为“中国家电之都”,不少家电龙头企业面对疫情的冲击,实现了逆势增长,来自全球各地的订单仍源源不断地涌向顺德。这背后,有着数字化升级的支撑。
以美的集团为例,相较于数字化转型前的2011年,其2019年营收翻番,利润从67亿元升至253亿元。疫情之下更是加速推动“数智化”。
九三学社顺德区基层委员会认为,面对数字化浪潮,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推动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要顺应智能家居发展趋势与机遇,要做智能家电,打造健康家电的爆款产品。同时,鼓励和支持家电产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信息化平台,或者为产业内的中小企业搭建公共信息化平台,提升产品的迭代速度以及家电产业链的快速适应调整能力。
“互联网时代,既要有好产品,也要有好口碑。”九三学社顺德区基层委员会建议,通过和专业地图的公司合作,借助大数据以及企业自主申报,打造“顺德家电地图”APP,不仅企业可以进行展示,主动推送各类优质资源,需求方也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快速完成对接,让“顺德家电地图”APP和顺德美食一样,成为顺德家电向外推广的一个载体、一张名片。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子宁通讯员张家铭)“村改”获捷、夯实实业、城市升级,过去一年,顺德区乐从镇高质量发展成绩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