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柳依
过去,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贴年画。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隋唐演义》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平安无事。李世民觉得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绘之宫门上,称为“门神”。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后来的年画。
年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进入腊月,大人们便成群结队地到集市去购年货,顺便买些鞭炮、年画等。这时,我最喜欢跟在母亲后面去赶集,因为母亲放手让我挑选年画。有机会做主买年画,该是多自豪啊。
我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卖年画的地方。只见卖年画的摊位一字形排开,商贩们有的直接把年画放在地上,有的会在两根柱子中间拉一条绳子,将年画挂在上面。风吹过处,年画哗哗作响。花花绿绿的年画吸引众多前来购买的乡民。乡民们的谈笑声、商家的吆喝声以及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声音,汇成一曲欢乐的协奏曲。
年画贴近百姓,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多彩。有五谷丰登、松鹤延年等喜庆吉祥的;有八仙过海、杨门女将等连环画内容的,有“学习雷锋好榜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等富有时代气息的。
不同的家庭对年画的选择有所不同。新婚燕尔的家庭,一般会选择“大胖小子”的图案,希望来年生个大胖子;有小孩读书的家庭会选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图案,希望子女学业有成、成龙成凤;做生意的家庭会选择有金银元宝的图案……小小年画充满正能量,给人憧憬,催人奋进。
最抢手的年画是《连年有余》——一个小胖子抱着大鲶鱼,笑逐颜开,旁边是盛放的莲花,寄托着人们对来年好年景的憧憬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虽然年画五花八门,但我心中早就有了选择:父母喜欢风景画,我选了那幅《漓江山水》——蓝天如洗,白云飘荡;山峰连绵,水清且浅;竹影摇曳,疏朗淡雅;渔夫泛舟,任意东西。蓝天白云、山峰竹树倒影水中,如诗如画。清新脱俗的年画贴在大厅,犹如把大自然搬到了家里。我猜喜欢旅游的父母绝对喜欢。至于贴在床头、床边墙上的年画,妹妹喜欢有美女图案的,我买一幅《天仙配》;弟弟喜欢连环画图案的,我买一幅《杨家将》,买回来的年画他们都十分满意。
年廿八,洗邋遢。是日全家总动员,大搞清洁卫生。大扫除之后,屋里显得干净整洁,可以贴年画了。
母亲煮好一锅浆糊,叫父亲贴大厅的年画。母亲认为,大厅是整个家庭最显眼的地方,年画一定不能贴偏贴歪,所以必定叫父亲张贴。父亲拿着年画,站在板凳上,比划着年画的位置,母亲在一旁指挥着。
“左上角稍低了,往上一点。”母亲左右看看,上下瞧瞧,挥手示意,“现在位置刚好,可以贴了。”她那认真的神情,就像指挥作战的将军一样。
在父母贴大厅年画的同时,我们几姐弟贴自己床头、床边的年画,当然少不了贴自己获得的奖状。
贴了年画,仿佛为墙壁穿上了新衣,雪白的墙壁顿时生动了起来,屋里新年的气息伴随着油墨清香氤氲开来。
辞旧岁岁,新画年年。年画伴随着我逐渐长大。在风景年画中,我“登上”了万里长城,“走到”了天涯海角,“浏览”了巴蜀风光;在美女图案年画中,我认识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认识了杨门女将的穆桂英,认识了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从连环故事年画里,我知道了三英战吕布,知道了桃园结义,“结识”了梁山好汉……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自然风景年画。当时想,如果能到年画中的那些风景名胜走走,该有多好?也许这些年画是最早为我撒下纵情山水梦想的种子,让我在此后人生的几十年里,几乎游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陶醉在如画风光里。
如今,随着社会快速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改变,年画日渐式微,贴年画的风俗也渐行渐远。
但年画巨大的艺术魅力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让我一生受用无穷,它如一卷精致的文化艺术珍品,镌刻在我记忆的深处,历久弥新。
(作者系佛山市作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谈飞洋报道:今年首轮显著降雨已登场,预计对除夕天气无影响。佛山市气象台2月9日预报,春节假期无强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