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日报记者邹婷婷
今年春节,在“就地过年”号召下,过年过节也悄悄换了庆祝方式。记者了解到,不少佛山学子没有返乡拜年,于是长辈亲戚们通过微信红包等多种形式,给孩子们派利是,孩子也因此积累了一笔不小的电子“财富”。这些电子红包该如何处理、如何监管?对此,有专家建议,关键是父母要做好监督,并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
让孩子尽早认识价格概念
今年,响应国家“就地过年”号召,南海实验中学初二学生舒怀瑾一家四口选择了留在佛山过年。“虽然没有返乡,但我们有一个家族微信群,除夕夜大家一起抢红包,特别热闹。”舒怀瑾说,“今年,家里的长辈都学会了用微信发红包,就连爷爷也通过微信转账,给我远程发了一个2000元的大红包,还有同学群里发的小红包等。”几天下来,舒怀瑾的微信零钱已积攒了3000多元,她计划先存着,在需要时再用,比如给家人买节日礼物等。
学生们微信互发红包并不新鲜,但如何对电子账户进行合理监管,也让不少家长“犯了难”。家长许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几天,她发现孩子的班群尤其热闹,甚至有孩子将上百元的红包发出来给大家“抢”,还有的孩子互相攀比,一个比一个发得大。“虽然平时我都会跟孩子说要合理花钱,但相比传统的压岁钱,电子账户的确不好监管,孩子对数字化钱币也没有具体概念,担心花钱更加大手大脚。”许女士说。
“如今,逢年过节群里发红包、抢红包已经成为常态,小数额的红包,意义不在于金钱本身,而是促进人际链接、增加生活乐趣,尤其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炫耀自己的手速和手气。有心的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谈谈如何利用这些零钱。”中国农业银行南海分行财富顾问刘显裕表示,当前,货币电子化已成趋势,如果要培养孩子独立理财消费的能力,线上支付也未尝不可。但前提是孩子对电子支付有足够的认知,有一定数学知识和自控能力。同时,父母还要做好监督,并有言在先,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
比如,父母要掌握好“度”,先了解孩子电子钱包内余额的金额。如果金额较大,那就只留下适当的金额给孩子做零花钱,并监督孩子做计划。“比如,引导孩子把收到的金额在群里发红包让大家一起娱乐,又或者是存着买学习用品等等。通过这个方式,让孩子获得自由支配的机会,提升对金钱的认知和掌控感。但要让孩子按照计划开支,并配合对应的惩罚措施。假如没按照计划来实施,则以后电子红包全部上交等。”刘显裕提醒,在此过程,家长要注意用商量的语气与孩子沟通,并耐心引导。
此外,货币电子化趋势下,还要让孩子尽早认识价格的概念,具体可以在平时通过孩子最熟悉或者最喜欢的物件来与货币数字挂上钩。例如:麦当劳儿童套餐30元、奥特曼玩具50元等等。当孩子通过手机发出去(或者花出去)100元时,就可以跟孩子说这些钱可以买到三份儿童套餐,或两个奥特曼玩具,让他们对花出去的数字货币建立起“心疼”的心理。
学龄前、小学和中学阶段
理财教育各有重点
除了电子红包,教会孩子如何花好压岁钱,也是一次难得的理财教育体验。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帮助孩子培养财商思维?对此,刘显裕建议,在孩子成长的三个年龄段,学龄前、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家长可以利用不同的手段,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财商思维,同时也能锻炼孩子的坚持力和领悟力。
刘显裕表示,学龄前的儿童对金钱的理解比较浅显,这个阶段的压岁钱主要由家长保管,可以为孩子设立专门的压岁钱账户,做一本成长记录册,作为孩子对金钱及数学的启蒙。
到了小学阶段,孩子对金钱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家长就可以适当让孩子自己去支配压岁钱账户,通过制定储蓄计划等方式培养孩子财商思维。
比如将压岁钱装到4个账户里:
第一个账户是“基础账户”,用于解决最基础的学习和生活支出,如文具、图书、餐费、兴趣班等,这部分钱要让孩子看得见并亲自支付。
第二个账户是“梦想账户”。家长可为孩子订立小目标,鼓励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目标,从“梦想账户”中拿出一部分满足孩子的小愿望。
第三个账户是“投资账户”。家长们可以将一定比例的压岁钱用于投资理财,理财方式可以是存定期、教育储蓄、少儿保险、基金投资等,通过投资向孩子传递理财基础知识,让孩子从小感受“钱生钱复利”的魔力。
第四个账户是“社会实践账户”。家长们应为孩子留一份压岁钱,用于培养孩子的人生阅历、开阔视野、增加孩子对社会的接触面等几个方面。比如用压岁钱带孩子参观展览、外出旅游;用压岁钱捐助农村贫困学生等,都是不错的方式,可以增加孩子对社会的了解。
等到了中学阶段,家长则需适时了解孩子对金钱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账户管理的一些想法。若孩子的想法成熟,可以逐年或分批转交压岁钱账户,着手让孩子自己尝试管理压岁钱,亲自打理各个账户。
新闻推荐
佛山民校来了北大毕业生 石门中学毕业的北大硕士选择回家乡教书
陈俊成佛山市外国语学校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嘉敏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距离今年中考还不到100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