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明炉烧鹅。/资料图片
陈皮火靠鹅掌。/邓倩琪摄
打开抖音搜索界面扫一扫看“99%广东人没吃过的陈皮鹅掌”
文/邓倩琪
入选佛味全席的鹅类菜式,除三洲碌鹅、三洲焖鹅外,当然少不了古法明炉烧鹅及陈皮火靠鹅掌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这两道传承特色的传统名菜。
陈皮火靠鹅掌
鲜为人知
鹅掌,相信很多人都吃过。但陈皮火靠鹅掌这道佛山传统名菜,如今认识且品尝过的人就不多了。陈皮火靠鹅掌带来的味蕾惊喜,应该得到更多的传承和推广。
鹅掌的烹调方法一直是历代厨师的烹制研究课题,佛山传统名菜——火靠鹅掌正是源于车氏技传三代的传承与发展。火靠鹅掌最初源自车腾的“金银鹅掌”,但工序较为繁琐复杂,经过其子的一番改良后,取名“绉纱鹅掌”。该菜式传至第三代车鉴时,他认为“金银鹅掌”及“绉纱鹅掌”各有特色、各有风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金银鹅掌”经过铁板烧和卤浸的方法制作,上席时不够高雅,也不够软糯,年长食客不易进食;“绉纱鹅掌”采用炖的方法制作,味浓却欠缺了清爽鲜香。于是,车鉴将“绉纱鹅掌”的炖改为火靠的烹制方式,并适当加入料酒、姜以及素有“广东三宝”之称的新会陈皮作为配料,名曰“陈皮火靠鹅掌”。
陈皮火靠鹅掌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但处处细节都很讲究。厨师须先为洗净的鹅掌去除指甲,用老抽捞匀上色后,用猛火热油炸至大红色,随即捞起放入冷水盆中浸漂,此时的鹅掌皮便起了绉纱状。所谓绉纱,是指鹅掌表皮经过热胀冷缩的过程后呈现皱状,如今早茶常吃的凤爪同样是绉纱的做法。此时再加入包括陈皮在内的各种配料调成红汁,将鹅掌放入锅中,以小火将鹅掌火靠入味。
这道菜式一改以往鹅掌不够软糯和过于浓厚的缺点,突出嫩滑、清爽而又鲜香的特色。由于此菜可茶可酒,老少咸宜,再配以摆盘造型,成品菜式亦可登大雅之堂。
古法明炉烧鹅
街知巷闻
“北烤鸭,南烧鹅”,这句在美食界流传已久的话恰恰印证着,不同地域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味觉记忆。对于佛山人来说,占据味觉记忆鳌头的佳肴,非烧鹅莫属了。
据清光绪年间的《广州竹枝词》记载:“广东烤鸭美而香,却胜烧鹅说古冈(今新会),燕瘦环肥各佳妙,君休偏重便宜坊。”由此可见,烧鹅在粤菜之中久负盛名。
烧鹅距今已有360多年历史,最早创制于明末清初,20世纪30年代开始闻名省内外。相传清代同治年间,顺德进士何崇光上京赴考,都要带几只烧鹅作为途中餐。在广东,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家中接客,烧鹅都是必备的一款大菜,也是广东人的待客之道。
在佛山,不论星级酒店,抑或普通食肆、街市菜场,均有烧鹅出售。佛山大厨们对烧鹅的烹饪技巧要求很高,每位厨师在选材和烧制上都有自己一贯的手法,细品之下便能分辨出不同风味。外皮金红、肉质嫩滑、鲜香四溢的古法明炉烧鹅,无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正宗的古法明炉烧鹅,需要经过清洗、晾干、涂香料酱料、缝肚、滚水烫皮、过冷水、上糖、烘干、放进古法明炉烤等多个步骤,慢工出细活,这样烹饪出来的烧鹅成为食客们无法挥散的味蕾记忆。用明炉烧出来的鹅皮色显金红,透着一种晶莹饱满的油光,香气扑鼻的汁水仿佛就要溢出来。斩成小块的烧鹅皮衣脆香,皮和肉相连不脱,入口分离并随即化开。食材精选三洲黑鹅,保证肉质最宜人的口感,混着独特的汁水,肉嫩皮脆,甘香可口,深受广大食客喜爱。
新闻推荐
朱伟做客央视新闻《两会夜话》节目畅谈创新 加快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朱伟应邀参加央视新闻《两会夜话》直播节目,畅谈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话题。/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