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通讯员于洋
3月21日是国际睡眠日。众所周知,拥有良好的睡眠,是人全身健康的重要保证之一。然而近年来社会急速发展,由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带来的睡眠问题正困扰着不少人。健康的睡眠不仅要睡得够,更要睡得好,必须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
睡得多≠睡得好
睡眠与健康息息相关。睡眠是消除疲劳、促进生长、恢复体力及精力的主要方式。不少人认为,只要能睡、多睡,睡眠健康问题就与自己无关。但事实上,日常睡眠中一些常会遇到的问题,都可能是睡眠疾病的表现。
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徐国洪副主任医师介绍,睡眠疾病常表现为三个方面,包括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睡不着表现为难入睡,入睡前的感觉异常等;睡不好表现为多梦易醒、早醒、睡眠期的异常事件、睡眠节律紊乱等;睡不醒,表现为睡眠时间过长、过度嗜睡等。
因此,合理的睡眠不是睡得越多越好,也不是刻板地认为必须睡够8小时。不同年龄的人睡眠的需求量存在较大差异。婴幼儿每天需要13~18小时的睡眠,儿童期(2~12岁)每天平均睡眠10~12小时,少年期(12~18岁)为9~10小时,成人一般在7~8小时,老年人(60岁以上)一般在5~7小时。不同的人睡眠时间也不同。以成人为例,一般睡眠7~9小时者占80%,睡眠4~5小时者(短睡眠者)和睡眠9~11小时者(长睡眠者)分别占5%~10%,睡眠少于4小时者(超短睡眠者)和长于11小时者(超长睡眠者)分别占0.1%。另外,相对于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也不可忽视,符合生物钟规律的睡眠质量是最好的。如在夜间22:30左右~早上7:00左右睡眠质量最好。如果作息紊乱,就算睡眠时间没有减少,睡醒后仍会感到疲倦、不解乏。
假期补觉不能解决睡眠问题
对于出现睡眠问题的人群而言,失眠障碍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徐国洪表示,失眠由多种原因导致。常见的原因包括身体逐渐衰老,睡眠能力下降;既往睡眠质量较差;有睡不好的家族遗传;压力大或有不好的事情刺激;性格容易紧张焦虑、要求高、内向、追求完美等;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慢性身体疾病;内分泌、心理状态不稳定;不合适的睡眠环境及对睡眠环境敏感;不良生活作息习惯;不规律的作息时间;过度劳累等。很多患者更可能由上述一种或多种因素导致失眠。其中近年较常见的儿童青少年睡眠问题,则可能由于学业压力、家长对于睡眠疾病的识别率升高、儿童情绪问题及家庭问题增多等因素导致。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出现睡眠问题或失眠障碍的患者来说,常会通过休息日、节假日进行补觉。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徐国洪提醒,每天欠缺的睡眠量会一点点降低人的认知功能。短期欠睡眠债可以通过适度延长睡眠时间补回来。如果长时间欠睡眠债,是不能通过补眠恢复的。而且周末补眠就容易导致生物钟延后,导致“星期一综合征”出现。
正确调节有助恢复睡眠能力
如出现失眠问题,首先必须找出导致失眠的原因,解除或改善病因。其次,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按病情选用心理行为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综合治疗。最后,要掌握正确的睡眠调节方法,学会用合适的方法逐步恢复睡眠能力。
近年来,市三医院睡眠医学科为帮助更多患者治疗失眠,降低药物使用、加快减药撤药速度,正积极开展“4+3睡眠改善训练”,帮助患者改善失眠症状。
据了解,“4+3睡眠改善训练”以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为基础,是一种帮助失眠患者自我学习应对和调控失眠方式的团体治疗。
治疗内容包括2次线下团体心理治疗、4周线上个性化行为管理治疗、3月长程自我管理治疗阶段,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打破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降低时间成本,提高治疗效率。
新闻推荐
盘点全市阅读生活《佛山地区2020阅读情况问卷调查》上线,欢迎扫码参与
扫二维码,即可参与阅读情况调查并抽取专属红包。佛山日报讯记者招钰英报道:2020年,你阅读了吗?你的阅读时间增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