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个生产线上的小伙子在调试电器线路。
“6块的衣服涨到7块5,14块的西装涨到20块,日薪涨到六七百,怎么还招不到人?”
“虽然有季节性的用工缺口,但返岗复工的情况比往年算是乐观。”
“一些年轻人觉得,去快餐店打工拿两千元的薪水,也好过去工厂流水线拿四五千元的工资。”
3月,正值招工季,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广州、佛山、中山、东莞等珠三角的制造业招工市场时,听到招工者频频“吐槽”。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招工有点不同:对部分工厂来说,今年广东企业订单充裕,用工需求较往年有一定增长,季节性、临时性用工缺口明显;招工市场之上,招工中介活跃,派遣用工发展较快;新一代务工人员对工作待遇及福利提出新要求;一些地方尝试改变,企业加强与政府合作,以提高待遇、改善福利、升级服务等方式,保障用工需求。
各方合力化解招工之困的行动,正在火热的招工市场上悄然进行。
●南方日报记者徐勉欧楚欣朱红鲜刘珩陈海燕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董天健张迪
现场
招工有多火爆?
春节后,广东招工热潮冲上互联网,“月薪一万难觅工人”“老板排队等工人”等关键词频频冲上头条。而实际上,这样的热闹景象不止出现在广州招工市场上。在佛山,汽车站旁招工市场成为中介争抢的必争之地;在东莞,老板们纷纷用起短视频“直播带岗”;而在中山,企业更是将抢人大巴开到工源地……
●广州
制衣村火爆招工引关注
3月中旬,记者走访中大布匹市场周边制衣村。现场,以康乐桥头为起始点,人、车、货构成近1公里的招工长龙。邹老板在招工“摊位”待了大半个月,每天清晨天蒙蒙亮时就来,但仍没招到过零工,为吸引工人,他还把用工价格提了三成。
与邹老板相比,徐老板的运气很好。仅一个上午,她便带回了4名工人,加上厂内已经复工的10名工人,厂子算是运作起来了。徐老板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后,康乐村都会遇上“招工难”,用工需求旺盛,部分工人尚未回穗,因此“以稀为贵”,人工费随之上涨。
受到高价日薪的吸引,不少务工者在这一时期转为零工,希望能多挣一些钱。到了农历二月,工人们基本返工,日薪从700元降至400元,成为零工的务工者又回到工厂。
制衣村内,一对从事纺织业10多年的“90后”小夫妻告诉记者,现在鲜有年轻人选择这份工作,“太累了”。在两人看来,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是年轻人对这份职业抵触的原因之一。他们觉得,康乐村的时间仿佛是停滞的,广州这几年日新月异,村里却每天上演不变的戏码——招工、找工、干几日再招工、找工。
●佛山
汽车站附近摆摊设点招工
“找工作吗?过来看看,我给你介绍。”“感兴趣的话,可以先去工厂看看环境再决定,我们免费进厂。”在佛山顺德汽车客运总站附近,20多个招聘中介在路边摆摊设点,招揽工人。
为招兵买马打赢“招工大战”,一众佛企使出百般招数,在聘才方面“各显神通”:返岗奖、入职奖、内推补贴比比皆是。
在佛山高明汽车客运站出口处,每个门面都是招聘中介档口,高明区人力资源市场就设在车站二楼,这里每周一至周五都会举办现场招聘会。
顺德客运站里的多个招聘中介告诉记者,年后的招聘需求较为旺盛,到了3月中旬,大部分岗位已经招满。
在高明区,从事招聘中介多年的黄先生说,这几年企业临时用工需求增长较多,特别是去年到今年一些企业临时订单增加,对劳务派遣等临时工的需求增加较大,给招聘中介带来市场空间。目前,黄先生的公司业务中,劳务派遣和招工服务几乎各占一半。
●东莞
到抖音和快手上“抢人”
记者在东莞走访发现,招聘中介除了通过摊点、各种求职网站和微信群招人,还把“抢人”战场拓展到了抖音和快手。有的很直接,把招聘广告牌招聘做成了短视频;有的拍了工厂车间里女工在加班,再配上“两班倒,20元一小时”的广告语。
在石碣镇的电子村桔洲村,庆丰中路两边分布着10多家劳务中介公司。中介付女士称,尽管当下机会多,但年轻人也提出了更多要求,有没有WiFi?有没有空调?是不是长白班?宿舍卫生食堂伙食好不好……
3月过半,春节后的东莞企业招工热已至尾声,招人的紧迫性虽然有所缓解,但工厂缺人的情况依旧普遍。据东莞人社局数据,春节前后东莞用工需求19.1万人,截至3月8日已招到10.4万人,缺口8.7万人,其中4.2万人与新的生产线相关。
思考
年轻人不愿进厂?
记者走访了解到,春节过后,因订单增加、企业增资扩产、部分人员流失等原因,不少企业用人需求大增,有的企业一个月内的招聘需求超过1万人。招工市场新增招聘需求明显,但制造业一线用工依然趋紧,如何让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成为了中山、佛山、东莞等多地企业思考的新问题。
佛山人社局调查数据显示,节后四成佛企会用工需求在增加。其中,一线生产工人占企业用工需求的八成、技工占企业用工需求的15%。面对今年突增的用工需求,记者发现,招聘中介在招工市场中作用得以凸显。
与佛山类似,中山企业的国外订单也大幅增加。据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由于节后订单较满,中山市不少企业发出强烈的用工信号,就业市场新增招聘需求明显,全市用工需求超4万个岗位。
一线普工难寻的背后,既有用工需求增大的因素,也与务工人员的流失相关。一线制造业面临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一线技工青黄不接”的情况,成为了企业必须考虑的新问题。
年轻人到底去哪了?在中山人力资源行业深耕多年的王锋认为,年轻人不愿意走进工厂,背后有工作辛苦、乏味、职业前景不明等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就业选择空间广阔和多样化。“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和直播、拍短视频等第三产业工种,对年轻人来说更具吸引力。”
除了缺普工,东莞、广州等地技工缺乏问题更突出。近年来,东莞高技能人才需求大,但供给结构性不足问题持续存在。人力资源的龙头企业智通人才连锁集团为知名手机品牌vivo招聘员工,也遇到了招不满人的情况。该公司副总监潘姜认为,制造业的人力流失率比较高,对于大型制造业企业来说,存在结构性的缺工情况。
解决供给不足,最直接办法就是提升价格。记者了解到,缺工严重时,东莞一些工厂就会提价招人。有人力资源机构表示,2020年底,富士康招工的时薪一度达到32元,有企业更是开到了35元的时薪。
年轻人就业选择增加,很多企业探索用收入、福利等多种方式留人。在中山奥马冰箱的一线员工中,年轻人是主体。都说年轻人不愿意进厂,奥马冰箱是如何留住年轻人的?该公司负责人总结了3个关键词:收入、福利和文化。“简单来说就是让员工有获得感和认同感。年轻人对制造业的认同需要靠教育和引导,但让年轻人招得来、留得住,还得企业先"栽下梧桐树"。”
破局
政企合力招人
为吸引年轻人进入制造业,一些人力资源机构押宝校企联合培养上,企业和政府则在提升技工的获得感和归属感上持续用力。为破解招工难题,各地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还和中介机构通力合作,试图尽快解决缺工问题。
2021年初,佛山市一系列稳岗留工的举措成效明显。佛山市专惟人力资源顺德总公司负责人何先生说,今年许多工人响应“就地过年”,也随之留在了原来的工厂。
佛山企业普遍向记者反映,员工的返岗情况稳定,返岗率比往年高。据当地政府的抽样调查显示,截至2月22日,佛山异地务工人员返岗率约为80%。服务业、餐饮业以及部分制造业返岗率达到90%。
用工大户格兰仕则持续在珠三角、广西、云南等地派出招聘工作组。格兰仕为招聘投入重金,新入职格兰仕的员工享受400元/人的奖励。格兰仕还直接走进外省农村,刷起了白底红字的大字标语。据介绍,格兰仕深入广西梧州、贵港、桂平等地,在24个乡镇铺开墙体广告,不少求职者看到广告后主动打电话咨询入职。
节后,中山组织专机、专列、专车等方式,从广西、四川、湖北、贵州等劳务输出大省接返老员工。截至3月3日,中山市外来建设者累计返岗132.7万人,企业员工到岗率达100%。
中山很多中介公司都探索将招聘点铺设至主要的劳务输出地,在当地建立劳务工作站,安排专人进村开展招聘工作。如中山本地线上招聘平台国际人才网,在省内外有劳务服务站,有300多个专员,并且跟当地的村委会合作。事实上,这种源头“抢人”方式,可能会比在中山本地设摊招聘更有效果。
而在东莞,校企合作的联动方式,更是将招聘和培训早早链接,人力资源机构则着手创新技能培训形式,推出了更多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方案。
新闻推荐
会议现场顺德中心城区大良街道以工匠精神持续擦亮“品质大良”招牌;佛山新城所在地乐从镇“软硬兼施”扎实推进人居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