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天
3月的佛山大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发。3月28日,佛山市举办2021年上半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活动,主会场设在三水区。活动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硬抓手,以项目促增长、提质量、补短板,为佛山高质量发展赋能。
选址三水,是市委、市政府肯定与重视,更是期许与鞭策。
今年上半年,三水区集中开工、投产项目共53个,总投资达425亿元,彰显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强大后劲,势必对全市优化产业新布局、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经济新引擎产生深远影响。
以“项目增速强发展”书写高质量发展“头版头条”。
2020年,三水区位列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27位,获评“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近年来,三水区积极践行“湾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发展路径,以国家高新区为平台,坚持“龙头引领、特色集聚”,全力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战略支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不断涌入。主动承接大湾区前沿产业,靶向发力装备制造、泛家居、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四大集群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加快推进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三大战略产业布局,推进智慧物联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招引一批建链补链强链项目落户。未来五年,三水提出加快培育超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超2000亿元泛家居、超1000亿元食品饮料、超1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和支撑,是落实中央“六稳”“六保”要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增大、区域产业同质化竞争态势下,如何做好“项目为王”这篇大文章?
起跑就加速,开局就争先。三水应该也必须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务实行动,奋力跑出项目招引与建设的“加速度”,推动“项目为王”理念落地见效,破困局、探新路、争一流,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夯实产业基础和项目支撑。
一是坚持强化“项目为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见工地、见设备、见产品的项目投资,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唯有使真劲、出真招、比真功、见真章,以奋力突围、奋发赶超、奋勇争先的奋斗姿态,科学合理统筹、有力有序调度,以新思路、新作为推进项目开工精准化服务,推进项目早开工、速建设、早投产、快见效,实现项目建设的新突围、新赶超。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释放深化改革新红利,是当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备之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握政策走向,树立“管招商必须管项目推进”的工作思路,打造优化环境形成招大引强“强磁场”,把重商亲商安商的营商理念变成客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优质服务,形成项目、企业与区域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发挥“镇能量”构建“维度经济”。通过构建产业契合度、环境友好度、创新浓度、经济密度维度,紧扣主导产业,以高端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人气,将产业、文化、社区、旅游等功能有机聚合在一起,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形成城镇发展的新生态,以此促进城镇能级提升。要全力以赴做好创新布局,搭建好园区载体平台,做优做强全区各类合作园。紧紧围绕四大主导产业,依托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更多聚焦应用科学和产业创新,研发重大核心技术,研制关键零部件,推动装备制造业联盟式、智能化发展,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引领产业方向。要加快融入大湾区创新网络,持续提升自身工作标准,以最快速度融入高端体系。要更加做好人才文章,出台更多专业化、差别化人才政策,更大力度招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
三是用好各类专项资金,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以政府作为主体加杠杆撬动债务性资金,投资带动更多社会资本介入,进一步扩大社会投资规模。保持政策力度和可持续性,引导企业投资向智能制造、节能减排、质量品牌等关键环节和产业链“短板”聚集。用产业链思路模式,抓好头部企业、骨干企业、产业链重点企业有效投入,增强产业链总量和质量。
打造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湾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全省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启航“十四五”,三水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聚焦聚力,在新起点上奏响发展强音,期待三水沿着这条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疾步向前、步履铿锵。
(作者系三水区审计局办公室主任)
新闻推荐
三水涌现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 28个单位152人获市级表彰表扬
佛山日报讯记者卢钰仪报道:昨日,三水区收听收看佛山市2020年度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暨2021年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