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须虫
近日,佛山广台高速43公里200米处一岔道口“天量”罚单引发热议。有车友查询交通违法时发现62万余人在此处违法,认为该路段设计不合理、标志标线设置不完善。对此,佛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迅速会同高速公路业主单位开展核查,研究落实优化改进措施。
一处交通路口出现“天量”罚单,被人诟病为路口“印钞机”,不管什么原因,都有违执法的本义,罚款只是规制安全守法驾驶的手段。从常态来讲,熟悉交通规则并有守法交通意愿的驾驶者,终究是绝大多数,换言之,出现明知故犯违法的只是极少数,在地段交通流量中的占比很小且相对稳定。
因此,当一处交通路口出现“天量”罚单,基本可以断定为“不正常”。即便当地交管部门解释违法多发的路口,标志线设置遵循了设计标准,理由未必就充分。且不说设计标准具有通用性,无法排除实践中一些特殊条件的偏差,单就交通通行限制,要被驾驶者遵守,既要满足司机充分的知情权,也要求交通实景能够提供规避违法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否则就会出现执罚陷阱。
针对媒体的曝光,当地交管部门组织业主单位对该路段标志标线集中进行优化改进,包括增划虚线、增加指引、提示标识等措施,相信可尽快堵上违法陷阱。
事实上,该路段自2020年3月18日启动电子执法已经一年,畸高的罚单产生量居高不下,即便不是网友曝光的年罚单62万次,就算是官方统计的18万次,也让人触目惊心。相关部门为何缺少自我优化纠偏的动力?此类交通电子执法的布设,不免使人怀疑权力的任性。
佛山对于广大车主的吐槽积极整改,也算是亡羊补牢之举吧。毫无疑问,对此类电子设施,更宜从机制的层面上加以完善与规范,不能只靠司机吐槽、媒体曝光推着走。违法流量比,是一个相当直观的数据,有必要设置相应的预警评估机制。新设立的电子执法点相应设置“测试期”,出现异常未优化达标的不得投入使用。只有如此,才可能真正避免“天量罚单”的发生。
新闻推荐
扫码了解详细疏导方案佛山日报讯记者陈志业通讯员区雯芳报道:记者昨日从高明公安交警部门获悉,因高明大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