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少泉(右)在工厂车间进行检查。/受访者供图
文/佛山日报记者吴昱萱通讯员刘慧
30多摄氏度的生产车间内,劳少泉穿着工作服和防尘毒口罩,捂得严严实实,一待就是几个小时。这是他的工作常态。每次进入车间采样、检测回来后,他全身都湿透了。
职业病防治工作一直在开展,但鲜有人关注到背后的这群健康卫士,默默地为劳动者加把“健康锁”。三水区疾病防治所职业病防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劳少泉就是其中一个。
一直以来,三水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结合区域实际采取多部门联动、统筹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持续有效开展,为劳动人群筑牢健康防线。这堵牢固的健康防护墙背后,有一群像劳少泉一样,在岗位上默默坚守的健康卫士。
指导整改防治消除隐患
回想起几年前,铝型材厂出现工人发病,接到上级通知,劳水泉与其团队前往三水某个铝型材厂进行调查处理。在氧化车间,他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随后发现有两名工人晕倒在机器旁。
多年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经验让他意识到,这两名工人可能中毒了,于是立即联系医护人员前往救治。
劳少泉联合团队随即对车间环境进行采样监测调查,最终发现现场存在有毒气体——硫化氢。
得出结论后,劳少泉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还继续为企业提出整改意见,制作整改方案,指导工人们如何防治,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宣教,确保此类问题不再发生。
“所幸发现及时,否则可能会有更多工人有生命危险。”劳少泉说。整改后,该企业从未发生过工人中毒事件。
这类的经历,劳水泉遇过很多。在他眼里,他要对每一个劳动者负责。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劳少泉说,在经济发展、劳动强度增强的背景下,如果不注意防护、不遵循正确的劳动方法,职业病可能就会悄悄“找上门”。
2006年7月,劳少泉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一直在三水区疾病防治所从事职业卫生工作,包括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及职业健康教育。2014年8月成为职业病防治科副主任,至今一直技术与管理双肩挑,理论与实操两手抓,积极解决和处理预防保健与职业卫生方面的复杂疑难问题和重大技术问题。
众所周知,职业病防治是一项民生工程。“我们通过健康企业创建活动,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主动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同时,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对职业病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康复、关怀及帮扶救助。”劳少泉说。
职业病防控从源头抓起
去年,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职业健康工作的指示精神,三水区需要完成100家企业的职业卫生分类分级评定,这项工作给劳少泉和他的团队带来巨大挑战。
接到任务的劳少泉立即制订方案,确保工作顺利完成。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历时4个月,职业病防治科评价组8人团队,两人一组,开展调研评定工作。
“那段时间,都是上午跑两家企业,下午跑两家企业,中午没法休息,整天连轴转。”劳少泉说。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的手段之一。日常,劳少泉和团队通过专项监测和检查,协助区卫生健康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随着时间推移,三水区职业病防控工作水平逐步上升,这离不开劳少泉和同事们的努力。在防治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力度,进企业、学校、社区、工地,对辖区单位与居民开展相关职业健康宣教,普及职业健康知识,提升职业健康管理能力,有效提高了辖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在劳少泉看来,职业病防治要与时俱进,建立职业病目录动态更新机制,把劳动者面临的新风险纳入其中,把职业健康保护的“硬框框”划定好。也要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升全社会职业病防范意识,在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做好常态化的检测监测等方面多多用力。
劳少泉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中共党员,我有责任为劳动者的健康负责,尽自己的努力,保障他们的工作环境卫生、安全,让更多劳动者远离职业病。”
新闻推荐
“醋坛子”如何飘香大湾区三水大力写好醋文章,以“美食+”带动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昨日的活动中,市民品尝臭屁醋。/卢冠东摄活动主办方向市民展示臭屁醋。/卢冠东摄文/佛山日报记者郑泽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