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区一社区,志愿者帮助长者进行登记、检测采样。
南方日报记者梁钜聪摄
深圳龙岗区一小学,医护人员在为小学生进行核酸咽拭子采样。南方日报记者朱洪波摄
佛山南海体育馆核酸检测点,现场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有序进行。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我们正处于与病毒赛跑的关键时刻。”5月29日,在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说。当日,广州发布通告实行分级分类防控,荔湾区白鹤洞街、中南街、东漖街、冲口街由低风险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自5月21日以来,截至5月30日21时,广东此轮本地疫情共报告确诊病例6例(广州5例、佛山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9例(其中广州21例、深圳13例、佛山4例、茂名1例)。
自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以来,这是广东经历的第七次境外输入关联本地疫情。与前6次相比,本轮本地疫情的确很不一样。
●南方日报记者李秀婷
前6次本地疫情
传播链短,迅速控制
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后,本次疫情前,广东共发生过6起境外输入关联的本地疫情,分别是:1起汕尾、深圳发生的聚集性疫情,3起发生在隔离酒店工作人员身上的境外输入关联无症状感染,以及2起香港跨境司机输入关联的无症状感染。
这几起本地疫情感染链较短。除了汕尾、深圳疫情外,其他5起本地疫情均只报告了1个感染者,均只发生了一代传播。汕尾、深圳疫情除确诊病例陈某外,共报告8例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在已纳入管理的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中发现的,均为陈某的同事或亲属。
因为传播链短、发现早、处置迅速,6起疫情均在7天内得到了快速、科学、有效地控制,未发生传播扩散。
本轮广佛疫情
传播链正在不断延长
与前6次广东本地疫情相比,此次疫情确实复杂。
梳理疫情传播链可以发现,广州、佛山和茂名发生的疫情属同一起聚集性疫情,基本都可追溯到广州荔湾最早报告的确诊病例郭阿婆。
据5月23日晚广州市荔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官方通报,75岁的确诊病例郭阿婆感染的是最早在印度被发现的变异株(B.1.617),“不排除意外暴露造成的偶发感染”。
随后,这起疫情的传播链不断延长,截至5月29日24时,广州、佛山、茂名共报告6例确诊、26例无症状感染者。目前传播链主要在广州佛山延伸。
5月29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周斌指出,本轮疫情有几个特点:当前的感染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聚集;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涉及到广州、佛山多个区域;疫情涉及人群的构成、活动场所的类型比较复杂。叠加本轮变异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导致社区传播风险不断增加。
近日,广佛新增的几个感染者个案值得注意。
广州5月28日新增的无症状感染者5号,并未出现在此前郭某的同一感染链条上。官方通报显示她是荔湾区居民,因喉咙痛就医,在医院被排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佛山南海5月29日报告新增1例确诊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是一起祖孙三代家庭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并未被纳入密接管理,而是在大规模核酸筛查中被发现的。
这些个案是否意味着出现了新的传播链?不一定。我们还需静待官方进一步的流调和溯源确认。在目前疫情形势下,不信谣、不传谣,才能不给防疫工作添乱。
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广佛疫情传播链的不断延长,后续还可能出现类似的感染源头不明的个案,给溯源工作带来挑战。
本轮深圳疫情
发生跨区域聚集性传播
5月21日,广州、深圳几乎同时报告了本土疫情。可以确定的是,两起疫情是独立的。相对而言,深圳疫情的传播链更加明确,源头基本能判定,与盐田港区的国际货轮作业相关。
但是,具体最早是“物传人”还是接触货轮上的人员发生的“人传人”,目前官方还未给出明确信息。
深圳龙岗5月26日深夜通报新增的两例无症状感染者也值得注意。
此前深圳报告的7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与盐田港区国际货轮作业有关。但是,26日新增的2例龙岗区无症状感染者,与盐田港区国际货轮作业并无直接关联,而是与此前的1例感染者同住一个社区。
并且,深圳疫情由此开始牵涉到龙岗区的一家工厂——海纳展示工厂。5月27日—28日,海纳展示工厂再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
由此可推断,此次深圳本地疫情传播已经从盐田港区延伸到了龙岗区社区,并在海纳展示工厂发生了聚集性传播。
“对手”更强大
对防控提出极高要求
5月27日下午,张周斌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传播速度快是此次疫情和以往疫情最大的不同。“传播力强,体现在通过吃一顿饭,短暂、非直接接触,就能造成传播。”
梳理传播途径发现,确实如此——
“又一间”茶点轩服务员姚某感染原因是,未戴口罩为郭阿婆送餐;宋阿婆感染原因是,与郭阿婆同时在同一间茶点轩吃饭;宋阿婆与亲戚一起吃饭,把病毒传染给了侄女;宋阿婆11岁的孙子在托管班传染了同学;宋阿婆到酒店吃早茶传给了另一个阿婆;宋阿婆的儿媳到佛山培训传给了同事……
广州疫情在不到10天内,已出现了5代传播个案,疫情传播速度之快、代际传播时间之短,此前从未遇到。
在深圳,造成此次本地疫情的病毒属于最早在英国被发现的变异病毒,目前传播链增至11人。其中1人仅在龙岗区海纳展示工厂短暂逗留,就已被传染。
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一期疫情周报指出,在英国、南非、巴西、印度发现的四种突变株,在传染性方面都有所增强,其中首先在英国发现的B.1.1.7突变株二次传播风险增加。
5月29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黄光烈指出,本轮疫情中的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力很强,对防控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在这场和病毒进行的赛跑过程中,我们必须比以往跑得再前一点、跑得再快一些,才能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切断感染链条,否则短时间内极有可能出现更多本地感染者。”
面对传播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变异病毒,该怎么做?
其实,我们坚持了1年多的防疫“法宝”仍然是最有效的: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一米距、不拥挤、不聚集。此外,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有序预约接种疫苗。
迅速果断行动
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
面对本土疫情,广州、深圳、佛山等地迅速应对,多地采取全区全员的核酸检测措施。
5月26日—27日,广州荔湾区对全区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确保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5月28日—30日,佛山禅城区开展全区全员核酸检测。
5月29日,深圳盐田区决定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100%覆盖的“双百行动”。
5月30日—6月1日,广州越秀区、海珠区开展全区全员核酸检测。
除了这5个区,还有佛山南海区、惠州大亚湾区等其他市区的多个街道都开展了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
全区全员检测行动,显示出广东全力以赴应对处置此次疫情的决心,也侧面说明了广东此次本地疫情处置的复杂艰难。
这段时间,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志愿者们无惧高温暴雨,坚守在核酸检测一线的身影感动了无数市民。各地市民们也积极配合,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小学生们为医务人员送上爱心卡和小礼物,市民们深夜为医务人员送上宵夜,佛山父女齐齐向前来支援检测的广州医务人员敬礼……这样有爱的一幕幕在朋友圈刷屏,不禁让人感叹:广东,好暖!
核酸检测是精准防控的有力武器,能迅速切断传播链、快速扑灭疫情。广东拥有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希望在迅速果断的行动下,在社会各界的齐心配合下,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能尽快遏制住。
迎来疫苗热
广东疫苗接种数量创新高
这次广东本地疫情跟以往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叠加了全民接种新冠疫苗的大背景。
受疫情影响,全省各地市公众接种疫苗的热情和意愿前所未有地推高,各地市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都排起了长队。
截至5月27日24时,广东当日疫苗接种量达258.51万剂次,累计接种5098.39万剂次,累计接种3899.17万人,共有1211.99万人完成全程(2剂)接种。
一天接种250万剂次疫苗,大约是广东平常其他疫苗接种数量的10倍。虽然因为接种需求突然急剧增加,少数接种点出现了短暂的拥挤混乱,但总体上广东疫苗接种工作的组织能力、应急能力和信息化保障能力都经受住了这一波接种高峰的考验。
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尽快接种新冠疫苗,早日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是我们面对新冠病毒“主动出击”的防御手段。
这一波广东本土疫情,也给公众上了很好的一课:接种疫苗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有力武器,不要再犹豫。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周传勇报道:昨日,佛山市南海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开展大规模人员核酸检测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