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诉前和解中心将刚性的“对簿公堂”转变为柔性的“诉调对接”,保障了群众利益诉求。/顺德法院供图
文/佛山日报记者唐格桢通讯员佛政宣
“感谢顺德法院,高效化解了我们的烦心事。”2021年,谢某在与广东某照明电器公司签完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后,对顺德法院高效为民办实事的作风点赞。
早在2017年5月,顺德法院率先建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让调解于案件庭审前进行,减轻当事人诉累。如今,顺德法院不断完善该机制,巧借“四方”之力,实现五成劳动争议诉前化解,创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新成效。
劳动争议案件实行调解前置分流
2021年4月,谢某在内的146名工人先后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与广东某照明电器公司的劳动关系。此前,该公司因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工人们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后,申请补缴社保时无法向社保局提供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遂向顺德法院提起诉讼。
在双方同意下,顺德法院将案件转入诉前和解中心进行调解。审阅案件材料后,劳动争议审判庭庭长黄志平第一时间与电器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向其梳理案情并释法明理。同时,诉前和解中心指派了劳动争议特邀调解员调解。
在法官和调解员耐心沟通下,电器公司同意协商解决。法院出具了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民事调解书,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工人们的社保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从受理案件到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仅过去短短20天时间。这是顺德法院“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模式的成功案例之一。
自2019年顺德区诉前和解中心挂牌成立后,顺德法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融入诉前和解中心,劳动争议案件调解一改以往调解员于庭审前介入调解的工作机制,变更为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前置分流,在诉前就由调解员介入开展调解,将调解贯穿整个诉前、诉讼阶段。
刚性的“对簿公堂”转变为柔性的“诉调对接”,群众利益诉求得到保障,案多人少的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今年截至5月,诉前和解中心就对605件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了诉前调解过滤,完成调解489件,成功调撤260件。
劳动争议诉前调解成功率超五成
“2017年,顺德法院成为省法院指定的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试点法院,成功打造"法院+工会"的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新模式。”顺德法院立案庭副庭长郭珮琳介绍,此后几年,顺德法院继续发挥优势,创下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新成效。
法官与特邀调解员“法理+情理”的有机融合,是顺德法院巧借社会调解员之力的又一创新做法。在和解中心,劳动争议特邀调解员共有30名,涵盖了工会主席、妇女主任、心理咨询师、医生、作家、企业家等各类社会人员。
“在原有的模式上,我们探索培育工会和法院指导的专业型劳动争议调解社会组织,探索"书记员+心理社工+法律专业人员"三人功能小组的工作模式,2+1的调解模式充分发挥联合调解的优势。”郭珮琳表示,“法院+工会”的诉调对接模式,既保障了调解队伍的质量,又实现司法资源价值最大化,更增强了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的“社会口碑”。今年截至5月,特邀调解员共参与劳动争议调解605件,调解成功率达到53.17%。
近年来,顺德区总工会再度助力诉调对接机制,为15家企业颁发了“顺德区社会矛盾纠纷联调工作室”牌匾,这意味着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将首次覆盖到企业。
如今,顺德区十个镇街均有相应的劳动争议速调对接工作室,进一步落实了“有纠纷找调解,矛盾不上交”的社会治理理念。疫情期间,顺德法院采用该模式成功调解了何某等95人提起的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入选广东法院疫情防控期间民事行政典型案例。
不仅如此,顺德法院还积极探索建立全市首个远程司法确认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处理一宗司法确认案件,由原来需时半天到一天缩短至20分钟,不仅大大方便了当事人,也便于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新时代,新要求。顺德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之际,法院将不断创新、优化调解机制,为劳动者和人民群众办实事,为推进顺德全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司法力量。
新闻推荐
顺德一中考场防疫工作严格落实。(校方供图)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子宁、冯嘉敏昨日,高考进入第二天,佛山4万多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