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莉芩
“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大势所趋,它能有效节约土地资源、防止大气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推广它应当人人有责。”说到广州市率先在全国试点试行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作为首批“探索者”的广州华宏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总如是说。近三十年在建筑建材行业摸爬滚打的经历,让他对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充满期望。
“摸着石头过河”:广州市第一批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
“在建筑建材行业近30年,我们公司可以说一直在转型。”吴总回忆说,2008年以前,他一直经营着一家不错的水泥厂,2008年,水泥厂被市场淘汰,于是他开始筹措企业转型。2010年,广州华宏建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原来的水泥厂成功转型成了一间生产砖块等建材的生产企业。经过几年的沉淀积累,2015年,随着广州市成为全国首个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试点城市,为响应广州市政府推进新城市化发展提出的“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美丽广州”建设目标的号召,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变废为宝”,根据穗建技[2015]510号文件,广州华宏建材有限公司再次与时俱进地转型,成为广州市第一批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
“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是个新鲜事物,在国内,我们可以说没有任何前车之鉴,一开始不熟悉循环利用该做到什么程度,不清楚未来路该怎么走,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觉得风险很大。”吴总坦言,因为循环利用产业投入大、工序也复杂,做出来的产品市场销量如何,没人知道,刚开始做该产业的时候,心很虚。但抱着对建材环保事业的期待,他仍然决定放手一搏,并最终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坚持:尽最大力度减少污染,实现循环利用
为了将循环利用工作落到实处,该公司先后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并改进了原有设备,有效提高了固体废弃物的加工处理能力,并且可以分解各类建筑废弃物。现在,该企业已拥有固定式建筑废弃物破碎生产线3条,振动筛分设备6台套,滚动筛分设备6台套,球磨机3m×9m一台套、2.2m×7m三台套,再生砖八型机生产线2台套,确保了高效加工处理各类建筑废弃物。可生产的再生产品包括:混凝水泥砖、彩砖、再生骨料、碎石屑等。
低碳环保和高效是广州华宏建材有限公司的宗旨,据吴总介绍,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建设,该公司的废弃物处理场已经能够正常处理废弃物,利用现有的先进设备配套,每天可收纳处理5000立方米建筑垃圾,并且能做到百分百循环利用,每年可处理100万吨以上建筑废弃物。如果每天能回收到足量的废弃物,该企业的设备能得到有效发挥,每年可生产的再生建材产品可达约150万吨。按此数据推算,通过循环利用工作,该公司每年可为广州地区节约20万平方土地,有效降低建筑垃圾对城市产生的各类污染。
建议:应加大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再生建材的推广力度
“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能减少开采,保护土地,变废为宝,实在是一举多得、利在千秋的好事,但目前来看,推广利用效果还并不理想。”谈到行业发展困境,吴总坦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还有点大。“就像新衣服和洗干净再卖的旧衣服,很显然大家都更喜欢买新衣服。”吴总介绍说,虽然质量和耐用性是一样的,但“变废为宝”的建材和新开采出来的材料还是不一样。由于废料分类加工处理工序复杂,费时费力,造价比新开采的建材要高,此外市场更倾向于新产品而非二手旧产品,所以目前循环利用再生产的建材,在市场上的销路并不理想。对于目前销量只能达到产量的50%,吴总也显得有些无奈。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推广,循环利用应该是全社会共同来推进的事,应通过政府和全社会从不同角度去促进。”吴总表示,虽然广州市住建委在2015年就已明确发文规定,每个市政工程,除了承重的部分,其他部分都必须使用不低于30%的再生建材,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许多施工企业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意识并不高,并不接受循环利用企业的参与,许多建筑垃圾仍然被倒卖、偷倒。“希望政府能重视并出台有针对性的监督和一定程度强制性的推广政策措施,帮助循环利用企业打通发展绿色通道,进一步推动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行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CBA常规赛昨晚结束了第13轮争夺,坐镇主场的时代中国广州队以94比80轻取山东队,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赛后,广州队主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