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杰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而捐献造血干细胞就有可能挽救一个生命。于我而言,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希望公众能够多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和真相,减少对捐献志愿者的误解和舆论压力。
——石一杰
“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为白血病患儿带来生命的希望,是很有意义的事。更何况我是一名医生,深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我自身是无害的,更不存在"敲骨取髓""捐骨髓伤身"这样的误解。”11月16日,全国第774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石一杰在区中医医院内一科办公室接受了记者采访。此时,正是他采集血样、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两周年。
还在大学时代,石一杰就开始义务献血,每年至少献血一次,用“热血”救助他人。因为学医,他深知血液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尤其是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
2016年,石一杰在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时填写了《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并采集了血样,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下面简称“中华骨髓库”)的一名捐献志愿者,随时准备挽救他人生命。
今年5月,石一杰接到中华骨髓库的通知,被告知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相合。“当时没有犹豫,一口就答应捐献。”他说,两年前做了承诺,现在有患者有需要,肯定是义无反顾,全力配合,“毕竟生命无法重来,而热血可以再生。”
“家人朋友都支持我的决定,包括医院里的领导和同事,他们都很认同我的做法。”石一杰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拯救血液病患者的最有效方法,但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较低,配型成功率仅为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能和患者配型成功,是一种缘分,也是我的荣幸。”他说道。
为了能够将最健康的血液输送给患者,石一杰坚持每天锻炼、健康饮食,希望身体各项指标都保持在最好的状态。
10月28日,石一杰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总医院进行捐献前的准备。住院后接下来的五天,他每天都接受皮下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将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从红骨髓中诱导到外周循环血液中,并接受医院的监护和监测。到了第六天,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的密度达到理想状态,石一杰接受了真正的造血干细胞采集。
采集过程和献血差不多,专业人员在石一杰的手臂肘部静脉血管上穿刺,然后对在血管中流动的血液进行分离,从中提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全过程4小时。“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约300ml。”石一杰说,虽然身体出现了轻微的动员剂反应,但反应相对较小,稍作休息就没事了。“医院领导对我很关照,让我公休一周才重返工作岗位。”
当记者问起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有什么想法时,石一杰说:“捐献时不退缩,捐献后不后悔。这件事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做到。”
因为相关规定,捐赠方和受赠方的相关信息都是严格保密的。虽与受赠方素未谋面,但从受赠方的感谢信里获知,对方是一名白血病患儿。“虽然得病的是孩子,但摧毁的往往是一个家庭。他可能跟我儿子差不多年纪,为人父亲的我能够想象志愿者的捐献对这个家庭有多大的意义。”石一杰说,非常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渡过难关,早日康复,“我会默默祝福他的。”
新闻推荐
南都讯近日,由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15名学生、院校教授老师和腾讯美设三方历经50多天,共同打造的12尊DNF使徒雕像正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