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罗仕、通讯员穗外宣报道:当地时间11月21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巴拿马大使馆指导,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巴拿马友好故事会在巴拿马城举行。多位中巴友谊的见证者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两国人民交往的动人故事和两地血脉相连的深情厚谊。
●混血博士用勤劳与智慧赢得尊重
“100多年前,一个名叫刘伟奇(音译)的中国人随着巴拿马运河的开通,踏上了巴拿马国土,他就是我的爷爷。”故事会上,医学博士恩里克·刘·科尔特斯说。
科尔特斯的爷爷、父亲都是中国人,妈妈是巴拿马人。100多年前,他的爷爷在巴拿马扎根,通过自己的拼搏奋斗逐渐在巴拿马赢得了尊重和肯定。
“在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父亲向我传输的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顾家敬业、尊重长辈、忠诚谦逊、知足常乐、同情弱者;也流淌着从母亲那里继承的活泼开朗、广结善缘、心平气和、形象得体、珍重友谊。”这两种文化给予的力量,让科尔特斯如许许多多的华人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得到了巴拿马主流社会的认可。他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先后供职于巴拿马社会保险局、审计总署、巴拿马大学等。
科尔特斯告诉记者,如今,华人华侨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移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深度参与巴拿马建设,成为企业家、医生、律师、工程师、会计师、教授等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中国人也越来越受到巴拿马主流社会的认可。
●侨领成为中巴友谊纽带
长期积极促进广东与巴拿马经贸文化交流的巴拿马花都(花县)同乡会会长刘扬烈说,即使远在巴拿马,但在心灵深处,始终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场景:在我的故乡广州花都,那里有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田野里有金黄的稻谷、翠绿的菜园,节庆时节有响彻云霄的舞狮锣鼓声音。
40年前,最初到巴拿马时,虽然一贫如洗,但他用勤劳坚韧将所经营的牛肉店发展成为如今在巴拿马华侨华人中家喻户晓的中国餐馆。“40年弹指一挥间,我的故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我也想回馈我的第二故乡巴拿马。”于是,刘扬烈在经营生意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侨社等公益活动。
如今,年届花甲的刘扬烈将生意交给了儿子。去年成为巴拿马花都(花县)同乡会会长后,他更是不遗余力地为两国交流交往而奔走。刘扬烈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通过“一带一路”这个桥梁和纽带,让中巴两国人民心相牵、情相连,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广州车展正在举行。作为国内的A级车展,广州车展是国内车市尤其是华南车市的方向标,本次车展以“新科技,新生活”为主题,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