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与争锋》 雕塑 何健君
《摩登时代》 油画别洛夫·奥列格维奇 俄罗斯
《解脱的女人》 油画Ezequiel Lopez 西班牙
《创世纪系列》 油画叶甫根尼·马克耶夫 俄罗斯
《项圈》 雕塑 贾江宏
《膜拜者》 工笔重彩 邵也
《恋曲》 油画 谭建武
《对话》 油画 李鸣鸣
《Vegetable Head-Andrei 》 综合材料 中原 中国台湾 □采写/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徐毅儿
第23届秋季广州艺博会将于11月30日~12月3日在琶洲广交会展馆C区举行,今届展会规模从3万平方米扩大至4万平方米,整体规模扩容超过三成。现场划分八大主题展馆,分别为花城馆、国际馆、当代馆、经典馆、非遗馆、工艺馆、国粹馆,以及博藏馆,联合向社会各界展示与诠释一个“艺术范”、“国际范”、“人文范”的,具备美好生态、美好生活的“艺术广州”。
“除了整体规模扩容三成外,今届的广州艺博会参展单位也是迄今为止阵容最丰富的一届,参展商数量达到450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5%以上,必将更加深入、广泛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亚洲乃至全球的艺术创造和艺术市场。”广州艺博会艺术总监彭文斌告诉记者,本届广州艺博会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家艺术机构参与其中,所展示的原创艺术作品超过2.5万件。
“展会现场划分为八大主题展馆,分别是花城馆、国际馆、当代馆、经典馆、非遗馆、工艺馆、国粹馆,以及博藏馆。"花城馆"是一个城市共融的艺术主题展馆,将人文生活美学注入"花城"是展览打造的重点;"国际馆"引进国际知名艺术机构,务求呈现全球日新月异的艺术新维度、新气象;"当代馆"整合国内重要的艺术力量,合力触摸西方当代艺术前沿;"经典馆"着力推介别具投资收藏潜力的中青年艺术新秀;"非遗馆"以"非遗+文化新业态"为主题,力图重构广式生活美学;"工艺馆"从大国工匠、中国风范、岭南特色三个层面,扩展中外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国粹馆"浸润在传统与潮流里,将带领观众一睹不同国粹的瑰丽面容;"博藏馆",汇集全国各地奇珍异宝,诠释"传承"真谛。”彭文斌介绍,八大单元主题展馆将联合发力,向社会各界展示与诠释具备美好生态、美好生活的“艺术广州”。
另据了解,为了达致更好的展览效果,广州艺博会除了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将艺术版图扩张至备受关注的各大新兴市场外,还在买家邀约、组织方面下了更多的功夫。例如,结合广州艺博会积累了23年的近30万买家数据,进行一对一定向邀约并精准推荐优质艺术品。其次,通过与各界商会、协会联动,撬动高净值群体的收藏需求,协助其进行艺术资产配置。第三,深化亲民路线,通过各个社区文化站、院校、艺术机构免费派送近20万张门票,培养、引导初级艺术消费者。
看点
生活美学——引领艺术走进家庭走进城市公共空间
“将艺术融合生活与时尚,为城市注入新的美学生活方式,是广州艺博会作为本土专业艺术平台的重要使命之一。为提供更加高端的文化产业支撑和供给,第23届秋季广州艺博会将继续开设广州城市主题馆——花城馆。通过花城馆实现艺术与城市互动,既提供审美教育的功能,也满足生活方式和兴趣的需求,呼吁人们关注所生活城市的人文生活美学,实现城市的人文关怀与情感回归,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对未来"人文之城"充满憧憬。”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陆志强如是说。
据了解,本届展会,“花城馆”将重点策展“人文生活美学——城市公共艺术主题展”,邀请方园雕塑创意团队对“花城花香·人文生活美学”概念,进行艺术与时尚、艺术与设计的主题创作,引领实用艺术走进家庭,推动装置艺术走进城市公共空间。
共生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舞台
“"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济概念,同时也是文化概念。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统一规划下,将中国的艺术市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一直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点。本届广州艺博会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板块的建设,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产业高峰论坛",力图深入探讨如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人文精神家园,并依托内地、辐射海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者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广州艺博会艺术总监彭文斌介绍,本届广州艺博会策展了“花城花香——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家邀请展”,创作主题为“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风土人情”,展示作品主题突出、风格各异。彭文斌为此总结:“汇聚粤港澳三地优势艺术资源,致力讲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故事。”
走进非遗——寻获“城市记忆”看见“文化的力量”
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的“留下城市的记忆——广州非遗展”,以“看见文化的力量”为主题,通过广州艺博会这样的特色平台,强化和突出“广州非遗”天然的市场优势和在消费与收藏上的内涵价值,进一步推动“广州非遗”深入生活,走向市场,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对“广州非遗”的全面关注与合作参与。探索广州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艺术价值的生动路径。
据悉,“留下城市的记忆——广州非遗展”整体展示面积达800平方米,以“非遗+生活、非遗+养生、非遗+产业、非遗+展演、非遗+公益”为五大展示板块,展现新时代下非遗产业的激活、融合与共生能力,实现城市文明的传承与根脉的延续,谋求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发展。“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的积极引领,艺术正在回归生活、回归城市,将带动着当代设计焕发出兼容并蓄、百家争鸣的精神面貌。”彭文斌胸有成竹地说。
新闻推荐
全知道 广州城管有奖征募 法律专业团队 对地方执法条例执法细则工作制度等开展课题研究
羊城晚报讯记者梁怿韬报道:城管执法队员上街执法,需要依法进行;通过什么方式完成执法,需要细则去指引;一些具体的执法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