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议苑
熊丙奇(教育学者)
今年省人大将提前介入学前教育生均拨款制度。近日,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在回复省人大代表意见时透露,2019年将建立全省学前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67%,惠及全省297.6万幼儿。
根据2018年公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行动方案和广东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到2020年全省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到80%以上。而广东省教育厅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公办幼儿园占比约30%,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74.5%。
很显然,要实现公办园占比50%,普惠园80%的目标,任务艰巨,必须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建立生均拨款制度,是增加普惠园供给,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的切实可行措施。而在落实学前教育生均拨款制度时,要做到公办、民办普惠园一视同仁,同时,要加大省级财政的统筹力度。
客观而言,广东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是不够的。以广州为例,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广州全市学前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投入12.02亿元、14.93亿元、17.99亿元。2018年则达到22.87亿元。虽然广州市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在逐年提高,但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仍存差距。
而北京之前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与广州很类似。北京近年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公办园和民办普惠园建设。今年,北京对普惠性幼儿园施行新的财政补助标准,按照在园人数(3~6岁幼儿数),对市级示范园和一级园每生补助1000元/月,一学年12000元;二级和三级园每生700元/月,一学年8400元。并明确公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获得的财政补助标准将统一。
因此,广东建立学前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也可以说是借鉴北京的做法。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应该明确对公办园、民办普惠园,按一样的标准进行生均拨款。根据国家的意见,为遏制营利性民办幼儿园过度逐利,我国将禁止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上市,允许民办幼儿园举办营利性幼儿园,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捐资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要实现建设普惠园的目标,并让天价园的保教费标准降下来,彻底缓解“入园难,入园贵”,就必须加大对非营利性幼儿园的扶持力度。
其次,考虑到各地的财政实力差距,尤其是财政薄弱地区,仅仅依靠各地自身财力,难以保障对公办园、民办普惠园的拨款,以及进一步提高生均拨款标准,应该加大省级财政的统筹力度,建立省级财政和各地财政的分摊机制,对于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应该主要由省级财政保障对学前教育的生均拨款。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郭苏莹通讯员刘佳婧)昨日,广州市交委执法局公布出租车、网约车违章月度“黑名单”。在出租车企业营运违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