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肥志
《小林漫画节选》 林帝浣
《张小盒》 陈缘风
最本土的动漫史,由它们构成
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让广州最先受到港澳动漫的洗礼。
广州动漫走出海外的历史,也是中国新时期动漫“走出去”的缩影。 □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实习生 李侃祺
最近一周,大家是不是都被“动漫新时代——广州动漫艺术40年成果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的消息刷屏啦?一夜之间,大家都恍然发现《蓝精灵》之歌诞生于广州,中国内地第一本“金庸水墨漫画”在广州出版,《乌龙院》作者敖幼祥曾经在淘金路住了十年……2018年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的“动漫新时代——广州动漫艺术40年成果展”,让我们首次清楚梳理了广州动漫的过往与成就。
对从70后到00后的广州市民来说,它是“打卡展”,勾起的是最本土的童年记忆;对动漫界来说,它是“考古展”,再现了中国新动漫的兴起之路;对我们这座城市来说,它是“活力展”,以动漫为载体,讲述“广州故事、广东故事、中国故事”,承载时代担当,广州动漫艺术的光荣与梦想必将以此为起点得到经久不息的传承与发展。
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说:“在中国动漫历史上,举办动漫艺术40年成果展的,广州是唯一的一个城市,可能也没有第二个城市会举办。广州作为中国动漫发展的标杆,不管是从政策体系到实体,不管从作品到人才、活动品牌,影响都非常重大。”这些,都在这次展览中获得了深刻的体现。
是动漫史,也是心灵史
在前几天的报道中,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样一组数据,“主办方对广州动漫史料反复进行深度研究、挖掘、提炼,仅素材底稿就多达2400多页,而给展览提供素材的动漫人士已逾300位。”而大家可能会忽略的是,在这些海量素材之上,是展览多角度全方位的梳理。通过一个个主题的划分,广州动漫风雨40年的脉络清晰可见。用现场观众的话来说,“这次的展览与想象中的动漫展有很大区别,与记忆中的二次元的元素也隔着十万八千里。”
在展厅中,观众能看到广州动漫的诞生和成长。连环画作为动漫的“前世”,在80年代进入繁荣期,看到《虾球传》、《西沙儿女》、《海瑞》、《龙女牧羊》这些连环画,令人唏嘘不已。在广州,漫画影响了几代人,《乐叔与虾仔》、《老夫子》、《三毛流浪记》并称广州人的“漫画标本”。随着80年代香港演艺圈的崛起,动漫行业的影响也逐渐渗透到内地。许多港漫和港剧渐渐走近人们的视线,“香港动漫教父”黄玉郎的《龙虎门》、香港著名漫画家马荣成的《风云》、香港著名漫画家李志清的《水墨金庸》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说起中国漫画史,来自广州的著名漫画家廖冰兄是个绕不开的名字,他的作品与时代同步,以深入浅出的笔触揭露黑暗,在嬉笑怒骂间针砭时弊。此次展览展出了他在1998年重绘的作品《自嘲》。看完历史看今天,网络上人气爆棚的小林漫画,这次也是“展上有名”,他那些广为传播的小画,同样烙印着广州漫画特有的幽默与哲理。诸如“有些沉重无人可分担,只能自己左肩换右肩”这样介于鸡汤与段子之间的网红句,也只有“首席段子手”林帝浣才能刻画得如此淋漓尽致。
除了经常被P成表情包的小林漫画,还有奥斯卡动漫评委李杰、励志少女陈安妮、“喜羊羊之父”黄伟明、幽默大咖朱斌、漫画暖男陈缘风、“科普小王子”肥志……他们的作品也在展览上一一呈现。
一座有动漫基因的城市
宏大与细微都染着动漫的底色
而这次动漫展与众不同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展现作品,还展现了“广州动漫的历史”。
这些历史中,有身边絮语——如大陆最早的动漫社团、学生漫画俱乐部、漫画同人志、COSPLAY都是出现在广州的大中学校里,《信息时报》早在十多年前就曾关注过这些新生团体;使用粤语方言的本土文化原创刊物《广州画》曾极受追捧;《漫画家》、《漫友》一出街就售罄,同学好友之间互相借阅,还要约定“下期我请”……也有“宏大叙事”,如广州举办亚运会时超级“威水”的吉祥物“乐羊羊”的诞生;如“动漫第一奖”金龙奖诞生及永久落户广州的始末;还有广州动漫作品走出海外的历史脚印——这可是全国首次在动漫展览中系统地梳理重现“新动漫的海外展览与推广”,彰显了改革开放对广州动漫“走出去”的积极意义。
这么丰富的内容,当然值得一看再看!不用着急,展览将一直持续到2019年1月6日,在此期间,都可以到广州艺术博物院国际交流厅免费参观。快来打卡吧!不然你怎么对得起在广州与动漫结缘的青春。
新闻推荐
穗恩宁路改造二期预计年内开工 占地相当于永庆片区微改造(一期)项目的十倍
南方日报讯(记者/余嘉敏)11月30日上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恩宁路片区改造情况进行调研。广州市城市更新局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