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闻 越秀新闻 荔湾新闻 海珠新闻 天河新闻 白云新闻 黄埔新闻 花都新闻 番禺新闻 南沙新闻 增城新闻 从化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广州 > 广州新闻 > 正文

著名画家姜宝林个展广州举行,接受本报专访 守住笔墨传统生命线走向形式语言当代性

来源:广州日报 2018-12-20 01:02   http://www.kcqsx.com/


姜宝林 《2018·50号》姜宝林 《牵牛花》如何让当代中国画既有民族性又有国际性,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是摆在中国艺术界面前一个重大的历史命题。无疑,在这方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及研究员的姜宝林先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树立起了典范——

1992年,他的白描山水《贺兰山一截》荣获“92"蒙特卡洛第26届现代绘画世界大奖赛”大奖;

1999年,他荣获美国佛尔蒙特国际艺术创作中心富瑞曼国际艺术基金会艺术创作一等奖;

2017年,他的瓷板画作品《东方之韵》获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唯一大奖——终身成就奖“银柳叶奖”。

此外,他还是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的获得者。

自近日起到12月9日,“大象之界——姜宝林中国画作品展”在广东南岸至尚美术馆举行,这也是2018“至尚——大家驾到”系列展的重头戏。借此机会,记者解密了姜宝林先生在中国画上所进行的探索历程。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江粤军

白描山水先声夺人

传统现代兼备兼容

世界艺术发展到今天,纸本艺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被相对的边缘化了,因此,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传统的水彩、水粉,要拿到国际大奖,都不容易。但姜宝林创作的白描山水《贺兰山一截》,单纯的墨色变化和生动的节奏韵律,却像一张闪亮的网,1991年11月在巴黎一展出,就网罗住了法国艺术界的心,并经由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教授让·布热推荐,参加了“92'——蒙特卡洛26届现代绘画世界大奖赛”,与来自世界各国艺术家的作品一起角逐11个大奖,最后摘取了大奖……

话题自然要从姜宝林的白描山水谈起。

翻阅中国古代绘画史,可以看到,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有白描人物、白描花卉,却没有白描山水这一提法。而一直对山水画很着迷,对线条又极其狂热的姜宝林,便梦想着能从白描山水打开局面。“中国画是以线写形的,线是最基本的单位。因此,线对于中国画而言,可谓"生命线"。如果离开了笔墨、离开了线,就不能称为中国画。像隋唐的青绿山水,如果将青绿拿掉,就是白描山水了。因此,我希望将白描山水从山水画中抽离出来,往前推演、推进,作为我对现代山水画探索的切入口。”

这一探索的路径,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姜宝林从浙江美院山水画专业毕业后,到宁波奉化文化馆工作就开始了。当时,《阿尔巴尼亚画报》对姜宝林的启发甚大。“他们的油画现代感、层次感强,艺术含量高,插图都是用线来完成的,很有味道。这跟我对白描山水的思考很对路,因此我都剪下来反复看。”

文化馆主要是面向基层,发动农民渔民进行创作,表现生活。姜宝林在辅导乡民们创作的过程中,也吸收了他们直观、质朴、直抵内心的感情表达和平面化的形式,这正好与现代绘画相吻合。

出生于山东蓬莱的姜宝林,还对更民间的传统艺术——山东潍坊木版年画念念不忘。“潍坊的年画就是以线写形的,特别是木版还没套色的时候,完全就是白描的墨稿,当中线的节奏、韵律非常美,这也给了我很大启发。”

当然,大自然是艺术的母体,不论是写实的艺术,还是抽象的艺术,没有生活便没有真正的创造。因此,1979年姜宝林考入中央美院李可染山水画研究生班以后,那年冬天,恰好有机会和同学们到宁夏去实地考察半个月。当他们转到贺兰山时,顿然被大西北这种雄强、高峻、苍茫的山脉给深深撼动了。“天很蓝,阳光打在山上的岩石上,只见闪闪发光的红色线条。因为天太冷,我用钢笔在本子上进行速写,当我画完一个山头后,突然发现,这不是一张白描吗?因此我就将白描手法和贺兰山的山石结构纹理结合到一起,产生一种现代的、抽象的美,成为我表现大西北的符号。”

大写花卉不与人同

线条韵律尽在藤上

在白描山水探索有成以后,姜宝林对积墨山水也进行了当代性转换,用几何块面来建构积墨的美感和优势,并逐步构建起他的新抽象山水。

而最初执着于山水画学习的姜宝林,在大写意花卉上也日渐形成了自家面目。恰如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薛永年所说的:“一种面目,粗枝大叶,简当提炼,讲求构成,富有形式感。另一种属于满构图。似乎受到山水画局部的启示,画成林成片的树丛花丛,或密叶繁枝,或硕实累累,或闪动阳光,或浮动清雾,既以特写手段把中景拉到目前,又引入山水画的树法和叶法,标新立异,不与人同。”

本次在南岸至尚美术馆展出的,正是他这两种别开生面的大写意花卉。

姜宝林表示,虽然开始专攻山水画,但他对花鸟、人物画也都很钟情。画山水画久了很累,有时就画点大写意花卉调节一下,没想到越画越来了兴趣,后来索性开辟成一个新的领域。没有师承,但有深厚的山水画功底,他将山水画的理念、气势、笔墨、技法都用到了花卉上,以小观大,虽然只是几朵花、几根藤,却让人感到有气魄,有现代意味。不过姜宝林并未满足,他希望将大写意花卉进一步推向前,与新抽象山水走到同一条线上。

“花卉要转型是非常难的。现代特别成功的也就是潘天寿先生。他的花卉作品既有笔墨又很现代,是中国画转型的一面旗帜。”姜宝林表示,花卉变革之所以不容易,在于仍然要有具体的形象,画牡丹得是牡丹,画菊花得是菊花,离开了具体形象,就不叫花卉了,只是抽象绘画。“我现在的着眼点就在藤上——葫芦藤、紫藤、瓜藤……因为藤的线条构成、节奏韵律,跟我的抽象山水画是比较吻合的,然后再将具体的形象特征套进去,让人影影绰绰地看到花卉的形象。”

本次展览上,姜宝林近些年来创作的四尺整纸大写意花卉作品,就有着这样强烈的冲击力,让人过目难忘。

很中国,又很世界

理应得到全球瞩目

姜宝林的创作理念一直很清晰,就是既要笔墨又要现代。“要笔墨就是要传统,传统越深厚越好。笔墨没有新旧之分,笔墨越古老越有韵味,但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要越新越好。要笔墨,就要很中国,一看便是中国画;要现代,就要与时俱进,创造崭新的艺术形体和艺术语言,有了现代性,才能有世界性。很中国,又很世界,就是我追求的目标。”

因此,从西方现代派作品中吸取营养,姜宝林的立足点是:“以民族的立场、民族的观点来看西方现代派,凡是我能看懂的、我能吸收的,我想我们的民族也能接受;凡是我都看不懂、我排斥的,我想我们的民族也大概很难接受。”

在传统绘画中涵泳,姜宝林也是有所取舍的。“我会以现代的观点研究、筛选古代绘画,凡是古代绘画中符合现代因素的,我就吸收过来,进行强化、夸张,变成我自己的符号。”

从国外借鉴本民族能接受的,从古代拿来当代人能接受的,这样,姜宝林的绘画里面,中西营养都有了。同时,他本科就读于浙江美院,曾亲耳聆听过潘天寿、陆俨少等先生的教诲;在中央美院,除了得到李可染先生的指导外,叶浅予、李苦禅等先生也都给他授过课,这使得他对中国画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能够博采众长,南北融合、古今融合、中西融合,汇流成自己的艺术之河。

恰如瑞典隆德大学教授拉尔斯·伯格伦德所说的:“姜宝林成功地发展了书法墨线的视觉势能,强化了中国画的最根本的基础,这是一种理应得到全球瞩目的伟大艺术成就。”

新闻推荐

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落幕千部演艺产品成交3亿元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素芹、缪璟、黄岸)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暨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年会昨晚落下帷幕。...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著名画家姜宝林个展广州举行,接受本报专访 守住笔墨传统生命线走向形式语言当代性)


 
频道推荐
  • 期期自选不守号广州大伯中797万元
  • 自救+互助“防非”,养猪人谋求共生
  • 广州仔毕聪用琴声征服卡内基
  • 光伏产品价格大降九成背后:企业借规模扩大全球抢单
  • 潮流兴起“荒野原生美”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8 新岭南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09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