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先民曾以木棉花絮织出洁白如雪的“广幅布”。本报资料库供图素馨花梳。来自网络去花市搬两盆水仙回家,体会广府的年味是苏格今年春节的愿望。@视觉中国游戏:扫码来玩“看花神器”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蓉芳王晓云视频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思涵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郑洪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月华
“花城看花”,岂能不好好看看市花?在广州人心目中,公认的千年市花是淡雅柔美的素馨、百年市花为英雄豪迈的木棉。
海上丝绸之路的素馨花,很早就落户南粤大地,与广州缘分悠远,旧时的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都有专门种植素馨花的“花田”,城内若干花市,所卖则是清一色的素馨花,可谓当之无愧的古代民间“市花”。
而“英雄花”木棉,在前后相隔半个多世纪的两次市花评选中,一经封冠,无再“易主”,它的“气质”与广州民众勇敢无畏的精神最为契合,其体态又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影不离。
一种是袅娜多姿的小白花,一种是火如云霞的“英雄花”,恰如硬币的两面,说尽了广州人的淡定与生猛。
坊间“市花”素馨艳压千年
从秦汉年间一直到清末,广州纵然“花鸟如海”,奇芳异草四时不绝,官方却从未评选过“市花”。不过,若真要探问这一殊荣该归给哪位花中“佳丽”,那一定非素馨莫属。这一早早从西域漂洋过海来到广州,原名“耶悉茗”的袅娜小白花,两千年来占尽了广州人的宠爱。
公元前196年,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岭南时,就发现岭南不分男女老幼,个个都爱以鲜花簪头,而他们戴得最多的就是素馨花。唐宋年间,城西花地渐得开发,出现了成片成片的花田,花农种得最多、卖得最多的还是素馨。明代,广州的各大城门口开始有了花市,用清初大儒屈大均先生的话来说,这些花市“所卖止素馨,无别花,富者以斗斛,贫者以升量”,每天要卖出几百担之多。屈先生的话或许夸张了些,但说素馨是城门花市当之无愧的主角,谁也无异议;直到清代中期,“珠悬玉照”的素馨花田仍是许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女孩儿戴在头上的素馨花梳、美容用的素馨油、装点家居的素馨花碟、过节点的素馨灯、喝的素馨茶……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怀想不已。
想象一下,在这两千年间,不管哪朝哪代,如果官方有兴趣来评选一下市花,老百姓定会投票给素馨。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要知道,广州1921年才建市,之前中心城区一直是由番禺、南海两县分治的,“市花”的历史岂能长过建市的历史?但是,素馨是老广州最悠久、最美丽的花事记忆,是当之无愧的古代民间“市花”,这一点倒无可否认。
建市后木棉首膺市花殊荣
素馨虽然在广州得宠两千年之久,然从清末开始,随着西洋花卉、新式饰品与合成香品潮水般涌入广州,便失宠了,到了今日,几乎被人遗忘。现在,提起市花,我们想到的肯定是木棉。其实,从古至今,木棉也深得广州人的喜爱。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岭南先民就用木棉花絮纺出了洁白如雪的“广幅布”。盛唐年间,越秀山麓广种木棉,花开时节,满城男女老少都喜欢来此踏青,还有文人写下了“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蹄”的诗句,令人回味无穷。
木棉花被称为“英雄花”的出处,最早出自400多年前抗清志士陈恭尹的《木棉花歌》,直入云霄、火烧天际的木棉花让他感慨万千,于是他挥笔写下“粤江二月三日来,千树万树朱华开……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花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的千古名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就此定格,并流传至今。
1921年,广州建市,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现代市制的城市;1928年,北平、上海、汉口、南京等各城市都掀起了评选“市花”活动,广州自然不甘落后。其实,在“市花”评选之前,木棉“英雄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广州各新式学校的校徽,就多以木棉为标志。评选活动一开始,市民对木棉花的呼声最高,官方遂于1929年初宣布木棉为“市花”,一来顺应民意,二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与广州民众勇敢无畏的精神最为契合,这也是木棉第一次在广州荣膺“市花”之殊荣。
“英雄花”木棉二度加冕
光阴荏苒,倏忽六十年。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沐之时,广州再次在全市范围内举行市花评选活动。花城市民热情高涨,推荐的候选花卉有58种之多,除了木棉之外,菊花、朱槿、紫荆、木芙蓉、吊钟花、荷花、茉莉等都在候选之列。其实,被推荐的花卉大多在广州盛放千年之久,自然各有各的粉丝。最终,木棉以75.9%的支持率,被选为市花。其广为流传的“英雄花”形象,1929年首膺“市花”的殊荣,花可入药、花絮可纺棉、木材是栋梁的多重价值,都是它力压群芳、众望所归的理由。
拥有市花冠冕的木棉,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影不离。许多骑楼的花窗上,雕刻着它的倩影;电视台与航空公司,以它为标志;红棉牌吉他、红棉牌凉果、红棉牌自行车、红棉牌红糖等本土产品曾是几代广州人的美好记忆,如今借由电子商务,再次进入年轻人的视野;广州去年发布的花市吉祥物“花花”“城城”,也融入了木棉的形象。“花城看花”,岂可不提市花木棉?且让我们带着对“木棉花开”的期盼与喜悦,互送新春祝福,并带着“英雄花”所蕴含的勇敢无畏的精神,面对未来的每一天。
玩“花城看花”
游“花城花地”
看花看门道,不能光看个热闹。本报陆续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千年花城19看”,从历史、经济、地理、科技等19个角度发掘看花的文化。
与此同时,我们还精心准备了识花寻花互动小游戏——“花城看花”。想知道眼前什么花?拍个照,查查看。想知道哪里有你想看的花?动动手指点点它,赏花地图就在其中。
护花使者
苏格·基莱特曼
广州荣誉市民、以色列科学家
刚刚当选广州荣誉市民的以色列科学家苏格·基莱特曼的履历十分耀眼,他曾担任以色列国家工贸部部长及首席科学家,有“以色列国家孵化器之父”的美誉。如今,他是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主席,致力于将以色列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的优秀企业引入广州,在这一片同样古老而年轻、同样具有开放与创新精神的土地上开花结果,惠及彼此。
苏格坦诚地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时刻牵挂工作的科学家,他算不上是一个“花痴”,但广州街头无处不在的鲜花仍然让他感觉十分美好。“我每年要在广州待四个月以上,我们的公司在生物岛,那里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鲜花成阵,虽然很多花我都叫不上名字,但看到它们,心情就很愉悦。经我们穿针引线,来到广州"打天下"的以色列企业家也都很喜欢这里的环境与空气。广州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开放友善的态度以及市民的友好,都是我们愿意在这里扎根的原因。”
虽然谈不上是“花痴”,但苏格对广州的迎春花市依然心向往之。他早在2016年就已“扎根”广州,但从未有暇在这里过春节,也从未有机会去逛一逛花市,搬两盆水仙回家好好体会一下广府的年味。“希望今年能弥补这个遗憾,不过,也要看机缘。”毕竟,在他看来,与逛花市比起来,将优秀的以色列科创企业引入广州,细心呵护与“孵化”,使它们在这里像花儿一样开放,惠及人们的健康,也为这一座创新之城增添色彩,是他作为一个特别的“护花使者”的特别使命。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月华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黎旭阳
最爱:水仙
理由:水仙是广州的传统年花,它的轻盈与秀美,十分惹人喜爱,愿来到广州的以色列科创企业,也像水仙一样开出美丽的花朵。
新闻推荐
广州市居民健康管理协会召开2018年年会,有专家预测 社区医院有望推首诊注册制
信息时报讯(记者亢怡春)“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进了医院不知道挂哪科、一进医院就要做各种检查……我们推行全科医生家庭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