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美)范岱克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历史
赵青新
中国对外交通,特别对西亚东欧的来往,自古即有陆路、海路两途。唯西北陆上交通开始早,地位较重要,因此海上交通赶不上陆路盛况。然千余年来广州对外通商,形成南方港埠都市,其发展连续不断,至清代尤其瞩目。
有清一代,广州对外通商,萌芽于顺治年间平南王尚可喜主政时期,之后贸易稳步增长,至1842年《南京条约》后进入新的阶段。美国历史学者、汉学家范岱克在《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以下简称《广州贸易》)一书中框定时间为1700-1842年。目标是要辨认出广州贸易结构的优劣之处,然后解释这种贸易不断增长的历史现象,更深刻地认识它是如何崩溃的。
《广州贸易》采取了年鉴学派的史学方法,着重搜集数据年表,呈现其中的经济脉络与社会状况。清史的相关记载详细,官方来往文件一应俱全,外国档案中保存了有关行商、中国帆船商人、成群的通事、买办和引水人以及数以万计涉足贸易的其他中国人的文献,再加上范岱克努力搜罗的地方海关税口记账簿、行商债务凭证等,丰富翔实的材料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事实基础。
年鉴学派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地理环境因素。范岱克论述要点之一,即阐述地理条件与历史因素构成其中重要轨辙与依据。与此同时,依靠广州港口“讨生活”的各类人口,不单是官员、商人、水手,还有通译、帮会、劳工等诸般人等,遂也成为范岱克笔端十八九世纪广州社会世态图像的部分。范岱克更是为买办、通事与引水人此三类专辟章节,因为这几类人极具近代贸易特色,且极有地域特色。
借助范岱克的研究,我们发现,当时的广州体制是一种相当成熟、高效运作的体系。广州大诗人屈大均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写下《广州竹枝词》七首。其一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可证广州之繁荣。范岱克评价,“广州贸易是近代"全球"经济崛起的最重要贡献者之一”。
新闻推荐
据广州市政府网站1月7日消息,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日前发出通告,为确保2019年广州迎春花市的顺利举行,根据《中华人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