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组人员的协助下,梁石医生(中)和张汝祥护士(左)在最短时间内护送“救命心脏”登上回广州的飞机。南方农村报讯“前方的旅客请注意避让……”4月22日上午11点30分,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候机楼,机场地勤人员开着电瓶车往登机口方向疾驰。坐在电瓶车上的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梁石医生和张汝祥护士,他们护送着昆明一位脑死亡患者爱心捐献的心脏,正在争分夺秒地赶回广州。
跨越1300多公里,这颗珍贵的“救命心脏”于7个小时后,成功移植到广州一名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身体里,给他带来了重生。
取心:
连夜飞昆明马不停蹄
38岁的江先生因扩张性心肌病发展到终末期心衰,严重呼吸困难,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最后一线希望是做心脏移植。
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郑俊猛教授回忆,4月21日晚上7点多,他们接到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发来的通知,显示有一颗合适的心脏匹配到在该院住院等候的江先生。
接到这个消息后,该院立即组织人员前往昆明,梁石医生和张汝祥护士各自从家里出发赶往机场,同时联系救护车把手术器械及保温箱送往机场,乘坐最后一班飞机过去。尽管正处于周末休息时间,但所有人员均马上到位,从联系相关人员到两名医护坐上飞机仅用了2个小时。
梁石医生和张汝祥护士顺利在当天半夜抵达昆明,次日上午7点多来到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认真查看捐献者情况并记录相关信息,为取心手术做准备。
上午9点30分,取心手术开始,过程持续45分钟,心脏被顺利取出,装入充满保护液的无菌保护袋,并放置于装满冰的手提保温冰箱。获取“供心”后,两人迅速赶往机场。
护心:
全程“绿灯”为生命接力
据了解,心脏离体后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为6-8小时,即使在可耐受的时间范围内,缺血时间越长,器官的质量及器官接受者的预计术后效果越差。
为了保障心脏在最短的时间转运回广州,4月21日晚,郑俊猛教授就提前拨打服务热线联系中国南方航空,请求航空公司协助开通绿色通道。航空公司方面接到求助后,立即表示全力支持。
4月22日上午11点20分,梁石医生和张汝祥护士抵达机场时,机场地勤人员已经在门口等候。两人跟随地勤人员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完成安检后,地勤人员用电瓶车把他们送到登机口。“从我们进入机场,通过安检到抵达登机口,仅用了13分钟时间。”梁石医生回忆道。
经过1小时50分钟的飞行后,飞机降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在机组成员的协助下,梁石医生二人获得第一个下飞机的“特权”,并以最快的速度登上医院派出的救护车从机场赶回医院。
4月22日下午15点,这颗“爱心”安全抵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手术室。1小时45分钟后,由郑俊猛教授主刀的手术进展顺利,心脏在江先生体内复跳,收缩有力,患者生命体征平稳。18点30分,心脏移植手术顺利完成,江先生转入ICU。
4月24日,江先生术后恢复良好,已从ICU转回普通病房。
爱心:
社会全动员延续新生
心脏移植手术的时间要求是最为苛刻的,无疑是与时间赛跑。然而,在转运救命心脏的过程中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比如交通状况、天气变化、人为因素等。
为确保捐献人体器官转运流程的通畅,2016年5月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为生命护航。
郑俊猛教授表示,这场生命接力能够赢得胜利,离不开各个环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心脏移植不仅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生,对于心脏捐献者来说,他们的生命也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
新闻推荐
珠江时报讯(记者/区辉成通讯员/何倩麦颖青)“五一”当天及“五一”假期最后一天(5月4日),广佛地铁及广州地铁线网将延长运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