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州 今日越秀 今日荔湾 今日海珠 今日天河 今日白云 今日黄埔 今日花都 今日番禺 今日南沙 今日增城 今日从化
新岭南 > 广东 > 广州 > 今日广州 > 正文

花间烟火·瓦片上的岭南文脉

来源:广州日报 2019-05-17 04:16   http://www.kcqsx.com/


中国人建造房屋,最关键的一步是上梁。如果说房子上梁就好比女娲对泥人吹的那口气,注入了灵魂,那紧接着的铺瓦便是为人儿穿上衣裳,或是遮寒蔽体,或是彰显身份。

瓦最迟在公元前11世纪出现,檐头筒瓦前端的那块是瓦当。秦砖汉瓦,汉代的瓦当制作相当精美,小小的圆面上是各式各样的纹路和文字。区别于屋脊上立体的雕塑,瓦当上的图案则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扁平化的纹样,放在今日正是审美潮流。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广州东山龟岗修建广九铁路,挖掘出土大量残瓦。南海人潘六如首先发现这些残瓦之上留有文字。潘六如先生是一位民间收藏家,他在东山一带租下屋子,几乎凭一己之力,收集带有文字和印记的瓦片,和历史书籍上进行比对,推断出这是南越王宫的遗物。

此前,南越国只有历史记载,没有出土文物。瓦片或许是南越王宫最不起眼的物件,然而在千年之后,却成了人们重新认识南越王朝的第一样物证。而震惊全国的南越王墓和南越王宫的发掘,要往后再推90年。

或许瓦片还不需要开口,它身上的印记就已经在诉说。“物勒工名”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南越出土的瓦片上,许多都有着这样的印记。它们有的工整、有的粗犷,都是来自瓦匠的手笔。不知南越王宫的瓦匠在做工的时候,会不会想到自己的名字竟以这样的方式流传千古。

这批陶瓦上刻印的古代文字,正是广州历史最久的文字,也是广州最早的书法。通过这些不起眼的残瓦,我们得以窥知文明在广州的进程,追溯南越时期就流传下来的岭南文脉。

1907年潘六如先生对南越残瓦的考证,开启了近现代的学者们与南越瓦的对话之旅,他是当之无愧的“南越瓦第一人”。之后因历史原因,南越陶瓦和拓本一度散失殆尽。

1949年,王贵忱南下,寓居岭南。他注重文化研究和岭南故物的收集,不仅收集到许多珍贵的南越陶瓦,还有瓦文稿本与墨拓若干。王贵忱虽是辽宁人,但在广州生活了70年有余的他,称自己为“粤人”——他一生醉心于岭南文化。1990年,王贵忱将珍藏的363品南越残瓦悉数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近年来又与儿子王大文、孙子王浩之合力拓制成《南越国残瓦墨景》墨拓本存世。即日起至6月10日,这些了不起的南越残瓦将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将岭南文脉娓娓道来。

瓦片本身并不会开口,但正是有这些孜孜不倦与陶瓦对话的人,我们才有幸听闻千年之前的南越轶事。看似不起眼的瓦片在两千年后为岭南寻回了文脉,正如王贵忱先生的一句题词:岭南文脉渊源有自,生衍不息。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缪璟)

新闻推荐

你说我不会用筷子?专家:你真的不会!

专家现场展示了如何正确使用筷子。(视频截图)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申卉、张姝泓、何道岚)用了几十年筷子,结果发现“被打...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花间烟火·瓦片上的岭南文脉)


 
频道推荐
  • 期期自选不守号广州大伯中797万元
  • 自救+互助“防非”,养猪人谋求共生
  • 广州仔毕聪用琴声征服卡内基
  • 光伏产品价格大降九成背后:企业借规模扩大全球抢单
  • 潮流兴起“荒野原生美”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