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冯海波通讯员华轩)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学科布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突破传统学术组织架构,加强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秉承“以工见长”的办学特色,构建多个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目前,广州国际校区已引进各类高层次顶尖人才1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和顶尖大师20人。
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对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国家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按照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分期建设10个新工科学院和多个研究院,开展重大基础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目前,已组建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成立了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华工-港科大联合研究院、广州智能工程研究院、生物医药与再生医学粤港澳联合研究院、华南岩土工程研究院等5个研究院,着力布局先进材料、生物医学工程与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三个前沿交叉学科群。
广州国际校区也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海外人才与本土人才兼顾,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人才,全力构建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国际人才智谷。目前已凝聚国际无机膜领域主要奠基人之一、德国科学院院士JrgenCaro,以及程正迪院士、唐本忠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团队。这些院士专家入驻广州国际校区,不仅是学生的专业课老师,还将成为学生的学业导师。
华工广州国际校区致力于打造一个人本、健康、绿色、智慧、共享、安全的文明生态校园。校区将建立校园政务服务中心,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工作,实现线上优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校园运用先进的综合管廊技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建筑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设置连廊,自遮阳、立面遮阳构件,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与热舒适度,减少耗材耗能;以底层柱廊、骑楼、室外连廊等形式组成连贯的立体步行系统,实现全天候无障碍的步行环境;通过车流控制措施和电能公交、自行车系统的设计,实现校园的绿色交通。校区建筑以中心绿地为核心,中心景观向南北渗透,串联多个空间节点,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功能齐备,集学习、生活、休闲、运动于一体。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卢梦谦通讯员关悦)记者昨日从广州海关了解到,近日,广州海关隶属广州车站海关在1名出境旅客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