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如镜,碧波倒影。
环境优美的乡间小道。
干净整洁的农村环境。
乡村整洁与乡村文明相得益彰。
乡村人家。
乡村公园。
洁净的乡村内巷。
乡村里小广场环境整洁、悠闲舒适。
濠迳村的禽畜圈养区。
乡村里的亭台水榭。
6月4日,增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现场会在中新镇濠迳村召开。当天,增城区长赵国生,增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黄贤青,增城区政协主席何鎏辉,增城区领导丘岳峰、陈小华、徐明曦、列荣辉、江慧雄、谭小棠等参加会议,通过实地考察濠迳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有关情况,对濠迳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成效表示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濠迳村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深入整治村容村貌。截至2019年5月31日,濠迳村共出动6600左右人次,清除卫生死角2500多处,清运垃圾、池塘漂浮物及拆除危旧房后垃圾约2300吨,拆除危房110间,面积约5500平方米,清理村、社道及房前屋后杂物、桔枝、建筑材料等一批,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2018年以全市综合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广州市美丽乡村称号。如今走进中新镇濠迳村,绿树把错落分布的池塘“染”绿了,天光云影倒映在池塘里,一幅幅美丽乡村墙绘美如画卷,休闲聊天的老人十分惬意,天真烂漫的孩童在广场欢畅嬉戏。
濠迳村是中新镇乡村面貌日益变美的一个缩影。推门见绿,看得见谁,听得见鸟鸣,闻得见花香的诗画田园生活,正在中新镇徐徐展开。
记者黄婧琪 通讯员刘琦 陈嘉君
七个“坚持” 实现“三个全覆盖”
根据省、市、区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中新镇继续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做起,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污水治理等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到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形象,到产业培育、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美丽乡村创建提升农村生活品质,把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
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中新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高位推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镇、村、社三级组织一起抓,制定下发了《中新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每种做法都可复制、可持续;坚持聚焦民生福祉,从村庄清洁行动做起,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重点突破,带动面上工作;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修订完善《中新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坚持真金白银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利用各类资金,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农民主体力量,发放《致村民的一封信》《创建干净整洁美丽宜居乡村承诺书》等,层层发动,全民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需要从外部硬环境入手,更需要在内部软环境上发力。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中新镇实现了“三个全覆盖”。一是党员群众参与全覆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村党员干部带头清理陈年垃圾、归整乱堆乱放杂物、拆除乱搭乱建和危破房屋,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整治、配合整治、支持整治。各村开展整治行动的积极性高涨,创造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如三星村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濠迳村开展“禽畜圈养挂牌”工作。二是责任到人管理全覆盖。建立了纵向、横向的管理责任制,挂村领导、挂村部门、村社干部为直接责任人,并连接了村社干部分片联系到农户的纵向“放射线”,哪家哪户没有搞好,有干部直接对接。同时,各相关部门对农村道路硬底化、美化、绿化、亮化等实行横向的网格化管理,做到每项工作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责任到人、落实到人。三是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每周一次对37个村(居)全面检查并通报,每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点对点通知,表扬鼓励先进,批评督促后进,交流经验做法,并利用各村安装的视频监控,融入物防技防监督,对偷倒乱倒拉圾等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发现和制止。“中新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微信群是目前中新镇干部工作微信群最活跃的工作群组,各村(居)、部门都争先恐后地上传开展整治的图片和进度,使监督检查成果落到实处。
补短强基 直戳痛点把根治
受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的制约,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长期不足,这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短板。增强群众环保意识、改变落后生活习惯也需要一个过程。中新镇从提高以村道巷道硬底化水平、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等“硬件”入手,从增强群众环保意识、改变卫生习惯等“软件”着眼,一步一个脚印地补短板、强基础。
合理规划,提高标准是人居环境整治中的最大节约。中新镇坚持建管结合,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采取“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推动农村垃圾处理专业化,建立标准垃圾收集站点,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长效保持;推动农村“厕所革命”,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建有一座标准化公厕;完成全镇35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共建污水处理站点162个,推动农村污水治理高效化。
消灭难点、黑点、痛点是落实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一笔。中新镇准确把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表面光鲜、实际脏乱,一阵风整治、难以持久等难点,消灭破旧空置泥砖房难以拆除,旱厕、水厕难以取消,门前屋后杂物、建筑材料难以清理,沟渠淤塞、垃圾乱扔等黑点,改变村民“各扫门前雪”、对公共卫生漠不关心的痛点,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整治基础。
加强长效管理,建立“三项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要解决当前的投入问题,也要解决后续的管护问题。为加强人居环境的常态化管理,中新镇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及专业化、市场化机制,及时制定及完善《中新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规定》《中新镇公共厕所管理办法》《保洁员工作制度》《生活垃圾中转站管理制度》等一整套系统性环卫制度;采取区、镇投入保障机制,在监督考核的基础上,对村实施“人头经费+奖励经费”的配置,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长期有效开展提供资金保障;结合采取“户集、村收、镇运”的方式,在去年五联村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全面实施行政村道纳入市场化专业化保洁范围。截至目前,中新镇共投入2700余万元,出动约6.2万人次、各类环境整治机械化作业约9832班次,清理卫生黑点约2万处,拆除危房、水旱厕、乱搭乱建等3800多处,实施社道、巷道、沟渠硬底化40余公里。
为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 中新镇支持有条件的村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在濠迳村,建立了农业生产基地的一衣口田农业公司,是增城首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悦榕庄、德培利等国内知名的高端民宿品牌正在规划利用濠迳村几百间明清时代的旧屋在村落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届时将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妍)6月14日,由荔城街道办事处举办的“零距离”就业专场招聘会在万达广场金街举行。参与此次招聘会的企业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