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像捅了一个大窟窿,雨水不停地下,一把把雨伞像一朵朵花儿开在江边。我们离开坑贝古村落,到达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的取水基地已是下午。在雨中行走,一丝凉意透过全身。
增江的水不停流淌,像一条黄色绸带飘在雨中,两岸的绿树像绿色的屏障隔断了视线。如果江面再宽阔些,波涛更汹涌些,我会以为自己来到了黄河。我曾在风轻云淡的时候来过,目睹了增江画廊的旖旎风光,觉得和在老家那崇山峻岭蜿蜒流淌的大江相比,增江秀丽温婉多了,她像一个含蓄的岭南女子。第一次见到黄黄的江水自天边流来,远处云雾缥缈,如梦似幻。过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暮春的江水随着雨水潮起潮落。春,淹没在雨帘中,弥漫在江波中。
大家聚集在江边的一楼,往下面取水基地的工作场景一看,有恐高症的会眩晕。平生第一次来到自来水公司,对一切都是陌生的。环绕长廊近距离观看增江,江涛成了土黄色,增江犹如一条黄龙缓缓游来。这里是江水进入自来水厂的地方吗?再看厅边的平面图,我们一头雾水。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观看了江边的工作场景和奔涌的江水后,我们驱车前往山顶的自来水有限公司。车子盘旋而上,山顶绿树环绕,绿草如茵,水池相连,真是一个美景圣地。有人说在这儿工作真好,多新鲜的空气,多美的环境!
一座座水池中间各有一个小喷头喷着水花,池底有浅浅的水,我们一眼扫过,感叹人类的伟大,可以把江河之水引到高高的山上,没太在意池子竟然有玄机。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水有滋润万物的德行……
环顾工作室里那些瓶瓶罐罐上的文字和数据,据说是测试水的各种指标数值的。真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啊。墙角玻璃缸的水很浑浊,几条红金鱼在自由自在地游动,工作人员说这是今天取的江水,用来观察江水对鱼儿是否有危害。鱼儿欢快地游动,表示水质好。这是最原始直接的观察法。
来到大厅窗边,当工作人员一按机器按钮,窗外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喷水花的池子一分为二,中间出现一个水槽,池子的水瞬间上涨,黄黄的水花不停翻滚,流下水槽,顺势往下流去。据说这是过滤池,江水过滤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工序。
看着4月份水源水质分析日报表,我们寻思,这里的工作并不轻松,很繁琐,而我们看到的只是繁琐之冰山一角。
自来水有限公司建于1962年,生产基地位于荔城街的柯灯山,取水点在增江河廖村洲河段。1980年前,公司供水能力仅为每日一万立方米,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供水能力大大提高,达到每日27万立方米,供水服务人口约60万,共设有5个服务网点,各网点已实行联网收费服务。水源水质为二类,水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为99.9%,2012年被评为全国第四批水质达标厂。平常我们只是以文学的角度,浪漫地认识大自然江水的美丽。到了这里,看着科学严谨的数据表,井然有序的工作场景,方才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水有了理性的认识。
下山了,看着滔滔不止的增江水,我们对增城的母亲河有了新的感受,原来增城原水是水质优良的,也可以说在广州是数一数二的。记得第一次和家人在增江画廊游玩,得知增江在清朝还可以跑船,这不由让我想起故乡清澈的大江,想起小时候见过的白帆点点。增江在历史的变迁中得到改善,如今有了增城版的清明上河图——增江画廊。增江的水如绿色飘带,两岸的竹林掩住了农田。绿水悠悠,白云蓝天,绿色单车道不时飞过骑车的人,垂钓的游客悠闲自得,赛过神仙。
与文友采风再次来到增江画廊,鹤之洲瓜果飘香,清清的增江水如影随形。立于水中的荔枝林让我浮想联翩,那些荔枝树会像沙漠的胡杨那样千年不死吗?于湖心岛的竹林听风,欣赏橄榄园老树横斜,在古树翠竹中看增江,宁静中散发着岁月的沉香。我们在增江环绕的美景中赏心悦目,在临水而建的水上乐园中休闲娱乐。这里的江水轻缓明净,没有惊涛拍岸的汹涌,没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苍茫,我们看到的是增城人母亲河的宁静平和、温柔碧绿,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画。夜晚的增江两岸流光溢彩,增江又是一幅动态的油画。
我不是增城人,我把增城当作了第二故乡。最近朗读《唐诗里的中国》里的“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早上乘车经过挂绿湖,目测着湖水在哪儿与增江相连,看到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绿树小亭,就幻想着诗情画意的一面,甚至要像苏东坡一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如今最爱挂在嘴上的是“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新闻推荐
增城区农业农村局加强农产品“三前”环节监测 产品监督抽查不合格的将被立案查处
工作人员现场抽检。本报讯(记者李意稳通讯员农丰文/摄)记者近日获悉,区农业农村局严格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前”环节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