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林在打磨荔枝木。
今年5月,荔枝木家具传统制作工艺被列为增城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代表性传承人是中新镇中心小学的美术老师李化林。
李化林,籍贯广西,在中新镇工作生活已有10多年。从小受父亲影响,李华林的生活如同他的名字一样离不开木。平时,他除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外,尤其醉心于荔枝木家具创作。近年来,他潜心研究,技艺日臻成熟,不仅创作出了明式家具“铁黎木四出头官帽椅”、荔枝木雕“花开富贵”等作品,还发表了多篇关于明清家具工艺、用材及其文化历史的研究论文,出版书籍《治木》。同时,他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大力推广荔枝木家具传统制作工艺,使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进一步丰富了增城区作为荔枝之乡的文化内涵。
文、图/记者刘玉娴
潜心研究 提升荔枝木家具制作技艺
受父亲影响,李化林从小与“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木材、雕刻、木工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大学后,他主修美术学专业,选修中国画里的山水、花鸟专业,这使得他对中国文人参与的明清家具设计制作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为他后来从事明清家具研究、设计、制作奠定了基础。
2006年,李化林来到中新镇中心小学任教,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他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投入到木雕、硬木家具创作中,特别是荔枝木明清家具的研究和创作。李化林认为,荔枝木吉祥喜庆的色泽和优美的纹理,使得荔枝木家具具有一种天生丽质的视觉美感,这也是他对荔枝木家具情有独钟的原因。
为了在创作中精益求精,李化林对制作家具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和工艺环节都进行仔细思考,从中掌握它的物理力学结构和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储备。“制作家具要了解什么是张力,如果不清不楚的,制作出的家具美感就会大打折扣。”李化林说。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艺的日臻成熟,李化林不仅创作出了明式家具“铁黎木四出头官帽椅”、荔枝木雕“花开富贵”等作品,还发表了多篇关于明清家具工艺、用材及其文化历史的研究论文,出版著作《治木》。
精益求精 赋予荔枝木家具文化内涵
荔枝木在粤桂闽地区分布广泛,取材相对容易,但直至今天仍没有大量用于家具制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作难度大。“荔枝木密度大、硬度高,部分品种纹理扭曲,用于制作家具比其它木材难度大。”李化林说。
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李化林还发现传统的荔枝木家具制作工艺较为简单粗放,难登大雅之堂。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他在制作荔枝木家具的过程中注重将荔枝木优美的色泽和纹理展现出来,并赋予其文化内涵,使其得到艺术化的升华。
为此,他从深受大家喜爱的明清家具入手,利用荔枝木的色泽和纹理,设计、制作出素雅、含蓄而又具有独特纹理的明清家具,使其在现代居所中能被协调使用、摆设。同时,在图案上,他较多地采用可表现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元素,如荷花、牡丹、麒麟、寿桃等。其中,在荔枝木雕作品“花开富贵”中,他选取了牡丹和长尾锦鸡进行组合,含蓄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传承技艺 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
与其它传统技艺一样,目前荔枝木家具传统制作工艺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情况。由于荔枝木家具传统制作工艺学习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加上学艺期间收入较低和不稳定,普通学徒很难坚持下去,所以更多地是在“发烧友”和父子之间传承。此外,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荔枝木家具制作手艺人,要求也是极高的。“首先要有兴趣和热情,因为这是一门较为系统的手艺,需要全面地学习;其次是家具制作涉及设计和制图,因而学徒需要具备美术功底;再次,学徒还需要有一定的悟性,没有悟性,就不容易把握家具制作中对造型的审美、对雕刻图案选择的文化理解。”李化林说。
作为荔枝木家具传统制作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李化林深感责任重大。自2008年开始,他在互联网上大力推广荔枝木家具传统制作工艺,使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而在培养人才方面,他表示将采取“非遗进校园”的模式,在校园开展相关教学工作,培养学生们对荔枝木家具制作的兴趣。“今年秋季新学期,我们将在中新镇中心小学建立荔枝木家具传统制作工艺非遗基地,希望通过该基地,让更多学生了解这门技艺,从而主动学习这门技艺。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会融入增城本土文化元素,用荔枝木雕刻荔枝,增添学习的趣味性。”李化林说。
新闻推荐
小厕所 大智慧 云平台帮找厕所 户外不怕有内急配置紧急呼叫键 残障人士更安心自动清洗加保洁 全天干净无异味
芳村大道西滘口智能公厕,夜间亮起的灯光是靠太阳能发电的。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供图智能取纸机,市民游客在取纸前只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