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成为人们行动自觉。
垃圾分类成为人们行动自觉。
垃圾分类成为人们行动自觉。
垃圾分类指导员“上岗”。
“小黄狗”智能回收箱。
“垃圾分类”是一件人人身边的“小事”,也是一件关系社会文明水平的大事,更是一件推动城市绿色发展转型的实事。
近年来,新塘镇以引进社会力量为推手,以建设分类体系为内容,以解决“混收混运”为突破口,以提高建筑废弃物、大件家私、绿化树枝及餐厨垃圾回收利用的公共服务水平为着力点,以分类成效“可见可得”为检验标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管理体系,逐步规范生活垃圾管理全流程。
文、图/记者钟林威 见习记者陈颖诗 通讯员李美龙
夯实群众基础 开展分类宣传活动
去年以来,新塘镇制定了《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工作实施方案》,由各居委轮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垃圾分类政策咨询及有奖问答区、知识学习体验区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咨询区,向群众宣传有关知识,营造全民参与良好氛围。
2019年1月16日,西街居委在金色港湾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并运用微信平台宣传垃圾分类小知识,进一步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2月23日,顺欣居委在顺欣广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派发宣传手册、有奖问答、垃圾分类小游戏等环节,切实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实操能力;4月28日,卫山居委联合物业公司到群星花园广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拉横幅、现场讲解、上门派发宣传单等方式,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5月15日,渔村居委在锦绣银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活动,共派发宣传小册子和宣传资料210余份,并解答居民咨询60多人次,大力营造“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氛围;6月20日,汇美居委联合华力物业管理公司在现代城城市花园广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让更多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倡导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文明风尚。
创建样板小区
打造分类工作模范
2017年,新塘镇顺欣社区成功创建为增城区容貌示范社区;2018年,水电二局社区成功创建为广州市容貌示范社区。在这个基础上,该镇今年选定顺欣花园小区和水电二局小区为创建广州市垃圾分类样板小区,以点带面,深入推进新塘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作为其中一个缩影,顺欣花园小区在开展垃圾分类前,每日垃圾量约为8吨,全部垃圾混收混运至广州市第六资源热电厂焚烧处理。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该小区以党建为引领,并建立了垃圾分类奖励机制,对做得好的家庭给予文明户的称号和奖励。现在,该小区把餐厨垃圾堆肥处理变废为宝、把可回收垃圾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后,每日产生的不可利用的垃圾量减少至3.8吨左右。
实施倒逼措施
完善垃圾处理末端设施
新塘镇以末端推前端的方式,先后建设了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建筑废弃物临时中转场和餐厨垃圾处理厂,通过完善末端处理设施,倒逼居民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有了这些硬件设施,可以更好地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环卫工刘先生说。
目前,该镇已建成投入使用的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有36个,每日转运生活垃圾约750吨;建筑废弃物临时中转场每日处理建筑垃圾约200吨,绿化树枝约50吨,大件家私约3吨;餐厨垃圾处理厂已完成招投标,正处于施工阶段,设计处理量为150吨/天。
引进共享机制
推进“四类垃圾”分类
新塘镇通过引进环保回收单位,以“共享和物联网+”作为运作基础,通过设置定点“小黄狗”智能回收箱,重点将居民日常产生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变废为宝。“这些"小黄狗"不仅长相可爱,还可以回收垃圾,希望越来越多的"小黄狗"走进社区。”水电二局社区居民陈小姐说。
与此同时,该镇大力推广社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模式,要求社区物管按照《广州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严格落实责任人制度并配置垃圾分类桶点,并引导居民住户区分生活垃圾类别,做到精准投放。“原本以为垃圾分类很难,其实非常方便。”居民周先生说,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家里只要多备几个垃圾桶或垃圾袋,就可以做好分类投放了,何乐为不为呢!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保护环境,任重道远。”新塘镇城管执法队环卫组负责人表示,该镇将根据垃圾分类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快优化垃圾中转站规划和建设,强化垃圾收集、运输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垃圾分类教育工作,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推广活动,引导各村(居)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环境特点,开展大型文体性宣传活动,进一步强化群众垃圾分类的意识,将全镇垃圾分类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玉娴通讯员张细基)近日,记者从区委编办获悉,为进一步加大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区委编办与区政务服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