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节目《让世界都赞美你》参加广州地区老年大学协会文艺展演。
模特秀《千年丝路》参加增城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文艺汇演。
烹饪班学员认真听老师讲授理论知识。烹饪班学员认真听老师讲授理论知识。
二胡班学员在老师的辅导下认真练习。二胡班学员在老师的辅导下认真练习。
太极班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功练习。太极班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功练习。
汪琪在认真练书法。
麦桂兴在开学典礼上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发言。
黄渡洋在诗词班上朗诵诗词作品。
在增城区老干部(老年)大学,有这么一群可爱而积极向上的老人。他们虽然离开了拼搏多年的职场,但在区老干部(老年)大学重新找回了群体归属感。在这里,他们求知永不言倦,怀揣着学习的初心,追求学习的乐趣,用行动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文/本报记者刘玉娴 图/区老干部(老年)大学提供
在区老干部(老年)大学,“银发一族”随处可见。他们一开始抱着学习新知,打发退休空闲时间的心态报名学习,但进入区老干部(老年)大学后,他们发现不仅学到了很多新鲜好玩的东西,找到了学习的热情与欲望,还认识了一大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沉浸在快乐的时光里,享受学习,追大学梦、百岁梦、中国梦!
汪琪:活到老,学到老
汪琪今年81岁,是区老干部(老年)大学的一名“老”学员。热爱学习的她从2013年开始进入该校学习,先后报读了养生班、书法班和电脑班。
“虽然年纪大了,但不能远离社会,要与时俱进。”汪琪说,退休后她终于有时间可以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书法便是其中之一。读大学的时候,汪琪担任墙报宣传工作,当时班上有个男同学写的隶书体写得很好。从那时开始,汪琪对书法产生了莫名的喜爱,但一直没有充裕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退休后,听说区老干部(老年)大学开设了书法班,第一时间报了名。
毫无书法基础的汪琪,为了练好书法下足了苦功夫。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仔细做好笔记,还把老师点评学生书法作品的评语记下来。只要上课,她都会带上这些笔记资料以避免在临摹作品时犯同样问题。同时她每天坚持练字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每周也按时交作业。
有时候,汪琪也会将自己的书法作品拿给孙女看。“书法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底蕴,希望能将优秀的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汪琪希望能将自己爱学习的正能量传递给孙女,带动孙女一起学习书法。
自从在区老干部(老年)大学学习后,汪琪最大的收获就是享受学习、快乐人生。“通过学习能提高自己的感悟,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汪琪表示,在学习书法过程中,自己对中国的诗词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会报读诗词班,活到老,学到老。
麦桂兴: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今年71岁的麦桂兴,在区老干部(老年)大学先后报读了多门课程。“我觉得自己的知识很匮乏,现在有空闲应该多读点书。”谈起到区老干部(老年)大学学习的原因,麦桂兴这样说。
刚开始,麦桂兴报烹饪班的目的只是想提高自己的厨艺,结果发现家庭氛围也越来越好。“大儿子夸我自从读了烹饪班后,食物选材更合理,营养均匀,色香味也提升了。真是一人读书,全家幸福。”说起家人对她上烹饪课的反应,麦桂兴不禁笑了起来。
除了烹饪班,麦桂兴还先后报读了摄影、电脑、智能手机、诗词等课程。麦桂兴表示,自己在区老干部(老年)大学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家人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学习电脑和智能手机,孩子们很支持,给我买了手机和电脑,还装了无线网络,让我更好地去学习。”正是家人的支持,让麦桂兴不认输、不服老,积极迎接挑战。“零基础的我刚开始抓鼠标的时候,光标经常乱飞无法自控。老年大学的老师耐心地反复给我讲解、演示。回家后子女就成了我的辅导老师,手把手带领我走进网络世界。”
麦桂兴告诉记者,经过老师和子女的悉心教导,自己已经掌握了电脑和手机的基本操作。现在去广州看病,自己可以直接通过手机预约挂号,也不用麻烦子女,非常方便。在区老干部(老年)大学的学习,让她深深体会到了“老有所学”的乐趣。
黄渡洋:学而不倦,越活越年轻
“我进入区老干部(老年)大学学习后特别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黄渡洋今年62岁,却有着跟年龄不相符的外形,看起来很年轻。2017年,黄渡洋到区老干部(老年)大学学习,先后报读了民间艺术、声乐和诗词等课程。
黄渡洋没有任何声乐基础,刚开始的时候,一开口唱歌就让人起鸡皮疙瘩,通过努力学习,如今越唱越好。“家人一开始不支持我,后来看到我上学后心情和身体越来越好,就默默地支持我了。”
黄渡洋表示,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刚开始学诗词时,自己鉴赏诗词能力不足,加之普通话不过关,诗词读起来平仄不押韵。为此他苦恼了很久。后来,老师告诉他,诗词用白话读更有韵味。另外,写诗不用太深奥,需要有感情、接地气。老师的这番话,激发了黄渡洋写诗的热情。通过系统学习,黄渡洋创作水平越来越高,创作的诗词多次在《荔乡诗词》刊登。
学而不倦。黄渡洋认为自己在区老干部(老年)大学重拾了“背上书包上学堂”的乐趣,越活越年轻。
“我们的初心是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学习、快乐人生!”区老干部(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顾海城说,目前该校开设了语言文学、书法国画、综合科普、养生保健、声乐舞蹈等五大专业34个教学班,在读学员1600人次。2018年,老年大学建设写入了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报告,并列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新建的教学大楼将在年底前交付使用,区老干部(老年)大学明年会开设更多的专业班,让更多的老人走入老年大学享受学习。增城老年教育将迎来更加灿烂而美丽的春天。
为了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学习的愿望,区老干部(老年)大学借助社会力量,积极推行“老年大学+院校(社区)分校”的办学模式,先后开设了华立学院分校、增江街分校、永宁街分校、永宁街凤馨苑社区分校、永宁街凤凰社区分校等5间分校。接下来,区老干部(老年)大学将努力提高办学能力,打造办学特色,增强办学效果,大力办好区级示范性老年大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盛小霞严洁君)记者获悉,8月26日,碧桂园中心与中国电信将举行5G合作试点签约暨体验活动,成为增城首个5G智能社区,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