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活化
“实施历史建筑对外开放,让各级部门用于办公场地的历史建筑,充分发挥其文化展示等公益性价值,活化利用为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等公益性展馆。”
广州市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行动方案中指出,要强化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活化利用。但目前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建筑大部分是私有物业,也有部分成为各级部门和机构办公场所或作为职工宿舍。省人大代表、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流通部馆员马茵指出,这限制了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她建议修缮、盘活、利用好公有物业部分,打造文化公益性的“东山故事馆”,并实施历史建筑对外开放。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遇到难题
马茵在建议中称,作为广州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拥有全市现存规模最大的中西结合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历史建筑25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266处,共400多栋“东山洋楼”建筑。
街区内有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五大侨园”等华侨文化,培正中学、七中等百年名校的教育文化,共同构成了广州近现代历史的缩影。马茵说,目前在对这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大部分为私有物业,也有部分为各级部门的公有物业,或作为各级部门和机构办公场所,或作为职工宿舍,”马茵表示,这些都限制了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建议实施历史建筑对外开放
“修缮、盘活、利用好这部分公有物业,对街区的品质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马茵建议,结合位于中共三大会址附近的优势地理位置,引入由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社会居民参与的运营模式,丰富对外交流展示内容,整合街区内华侨文化、红色文化、百年名校文化等多元文化,打造文化公益性的“东山故事馆”。
马茵还建议,实施历史建筑对外开放,让各级部门用于办公场地的历史建筑,充分发挥其文化展示等公益性价值,活化利用为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等公益性展馆,或者社区讲堂、问询中心、公益性机构办公场所等公共服务场所。
新闻推荐
全市率先!越秀区设立企业注销联办专窗 企业注销可“一门一窗一次办理”
在注销联办专区,企业可以“一站式”完成税务注销和营业执照注销两项业务。通讯员供图2019年的最后一天,尤尼泰广东税务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