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高考制度下,“3+1+2”到底该怎么选科目?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走班选课的核心依据是高校相关专业对选科的要求。记者查阅教育部在2017年底出台了的《指导目录》发现,如果选择传统的物化生。有约20个专业不能报考。如果选择物理,大约近96%的专业都可以报考。若选择传统的文科,即史地政组合,会有200多个专业不能报考。
学而思培优广州分校高考政策研究中心的相关人士表示,选科时要从职业规划、目标院校专业和赋分规则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结合个人性格特点以及爱好、特长,合理进行学业规划。“家长要帮孩子思考自身适合什么样的职业,了解这个职业对应什么样的专业,这个专业在哪个高校是比较有竞争力等等细节问题,以未来职业直接指导科目选择。”
其次要考虑目标院校专业近几年的选考科目要求,做好升学资料的收集工作。学生和家长可以查询大学对于专业的选科要求,往年各所大学专业所录取的学生的全省排名情况,再比对学生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历史大数据成绩、学科负荷指数进行综合考虑。
最后还要注重选考科目的赋分规则。对于“四选二”的选考科目,新高考政策下实际计入总分的并非卷面成绩,而是根据等级和公式进行连续赋分后得出最终成绩。“所以在考虑学科优势时,不要只看当下,还要考虑未来高三综合后,各科目的潜力与优势,好的排名才会有高的赋分。”至于选考人数的多少,研究中心表示学生和家长不需要过分担忧。“选考人数多,竞争压力也会比较大,选考人数少,说明该科目较难或专业覆盖一般,都是各有利弊的。”在这种赋分规则下,之前的“多拿一分是一分”已经不是目标了,学生更应该关心的是如何提升整体能力,从而在排名上上升一个段位。
若是不注意赋分规则,一味追求拿最高分数的组合,也许会吃亏。记者了解到,由于物理是典型难拿高分的科目,所以在2017年,浙江实行第一年新高考政策时就出现了选考物理人数下降的现象。但当年选考物理的学生,本科率高出其他组合23%。这也说明,好的结果不在于分数的绝对高低,而是选科组合。
对于新高考有什么备考建议呢?学而思研究中心进一步分析,新高考政策数学不分文理,难度上也势必会产生变化,学生需要在高一就非常注重数学,外语科目的听说考试由15分变为20分,需要加强英语听说练习。中心建议,考生需要在高一时广泛涉猎,每门课均进行尝试,尽早发现自己擅长和适合的科目,“保证主要科目的重点学习和选择科目的兴趣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明确方向、持续努力,就能拥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新闻推荐
■廖木兴/图炎热的夏天,离开空调清凉的守护,人就特别容易出汗,如果腋下“瀑布汗”“有味道”,更是难免在社交场合感到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