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明
南沙港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和全国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枢纽港,自2015年南沙自贸片区成立以来,不断提升港口服务水平,内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密度持续提升,贸易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400多个港口,成为辐射华南、通达全球的世界级枢纽港区。2015—2019年,广州港南沙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以平均每年超100万标准箱的速度增长,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平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去年南沙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69.4万标准箱,占整个广州港全港集装箱总量的72%,巩固了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全国第四、全球第五的地位,有力保障广州支撑国内外“双循环”格局。
今年疫情暴发以来,广州港集团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港口运输生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1—7月,南沙港区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53.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其中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率先扭转负增长的局面,完成584.1万标准箱,同比去年增长3.4%。1—7月南沙港区逆势新增8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其中大部分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亚洲航线,南沙港区亚洲航线密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格局下,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是要进一步主动谋划国内发展空间,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海南自贸港、长三角一体化、北部湾经济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协同联动,继续拓展连接以上热点发展区域的直航班轮航线,释放国内经济和消费潜力。
二是要扮演好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海联动交汇点的重要角色,依托“国际班轮航线+海铁联运班列+内陆无水港办事处”多元化网络布局,提升海铁联运班列的辐射范围,助力更多内陆腹地企业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共建互融。
三是打造以南沙国际冷链项目为“母港”的全链条冷链物流中心,完善南沙港区南北对流的冷链物流体系,保障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满足国人日益多元化的果蔬、肉类、水产品消费需求。
四是响应国家“粮安工程”的实施,积极推进广州港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筒仓二期工程建设,全力保障区域粮食及物资供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物流分拨中心与粮食集散中心。
五是加快推进南沙港四期工程、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南沙进港铁路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届时,南沙港区集装箱能力布局将更加完善,整体能力提升促进规模运输的优势将进一步凸现,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更好地承载国家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托。
(作者系广州港集团副总经理)
新闻推荐
(上接1版)全天候巡查水库、山塘、堤防、涵闸等防洪工程,发现问题立即抢险;加强洪水调度。加强关注珠江水位上涨情况,发生漫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