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域医学的检测人员对送检的新型冠状病毒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通讯员 林捷 摄
广州国际生物岛一片葱绿如同扬起风帆的一艘巨轮。
排头兵报告88
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新实践
聚焦生物医药产业②
平台支撑
曾经,它常被唤为“官洲岛”,为一处农耕岛;如今,在世界生物医药领域,广州国际生物岛这个新名字已被叫响。
广州国际生物岛原名官洲岛,是地处广州珠江航道中段的一座江心岛,南与番禺小谷围一水相隔,北与仑头村隔江相望,占地面积仅约1.83平方公里。这个原本遍布水田鱼塘的江心岛,因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而彻底改变。2011年,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开岛。斗转星移,如今人们印象中的农耕小岛已实现大“转身”:10多个院士项目入驻,集聚起3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高地,攀登行业“世界高峰”。
这座小岛为何能在世界叫响名号?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采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曾铠钢(署名除外)
案例聚焦
企业有所呼我们就有所应
企业可以全心去开拓市场
从航拍镜头上来看,广州国际生物岛一片葱绿,岛上碧道环绕,不多的建筑挺拔而立,如同扬起风帆的一艘巨轮。
在大湾区生物产业布局中,广州国际生物岛专注于研发,聚焦产业最尖端部分,可以说,是整个产业的“大脑”“心脏”。广州国际生物岛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超表示,广州国际生物岛在项目引进坚持宁缺毋滥,一定把世界生物医药生命安全领域最好的项目、最顶尖的人才汇聚到这座岛上来。2011年7月,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开岛,如今马上将迎来10周年了。“做生物医药研究,慢就是快。因为这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研发需要沉下心、有定力。同样,推动这座岛的产业聚集也需要定力和恒心。”
让“中小企业”有了能办大事的土壤
2011年,广州国际生物岛“开岛”并迎来首批进驻签约企业。在生物岛“草创”期间,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曾为金域“二次创业”选址而考察生物岛。“我第一次来这里,进驻的企业不多,交通也不方便。”梁耀铭说,尽管看起来有不足,但他认为这个岛“未来会有大动作”。于是,经过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拍即合”的协商沟通,金域医学正式跟国际生物岛签约,成为当时唯一购得生物岛物业产权的企业,并于该年注册工商营业执照。
“企业有所呼,我们就有所应。在生物岛上,政府负责提供最优、最快服务,企业可以全心去开拓市场。”陈超表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在这里都可以轻松获得。通关难?这里有华南生物材料快速通关平台;融资难?产业园区楼下有“金融超市”、产融对接活动;人才招聘难?这里靠近华南最大“智核”广州大学城;新药要临床试验?广州有华南地区最多的三甲医院……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先行先试、鼓励创新、高端人才等方面都给了企业很多支持,营造了优质的营商环境,支持金域医学这一批中小型企业专业、专注,心无旁骛地在国家最急需、行业最高端的领域拓荒,让“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提供了土壤,逐步成为行业冠军。
快速通关系统为企业节省成本近五成
这座小岛为何会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有行业最牛平台,成为吸引优秀企业争相入驻的“砝码”。多方位、立体化的各类高端平台,为广州乃至大湾区生物制药生命安全企业发展提供全链条的支撑,打造最强“朋友圈”,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是继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之后,全国第三个、华南地区首家生物材料出入境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
据了解,该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企业量身定制专属的“口岸放行、平台查验、后续监管”的创新监管新模式。针对重组蛋白、培养基、人体血液、抗体、试剂盒、细胞系、菌株、病毒、核酸等生物材料,设立了生物材料公用型保税仓、查验区、冷链监管库、政务商务办公区,融合报关报税、检疫查验、仓储物流、集采商贸四项功能。可实现海关国检资源共享、平台互通、卡口互接,机场(港口)、海关、国检、平台、企业,全链条无缝对接。
2018年6月6日揭牌仪式后,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已上线快速通关系统,已为2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生物材料快速出入境服务。已经实现近2.3亿元人民币货值的生物材料入境,为国家带来超5100万元关税,节约入境耗时近700天(每票货物约可节约2-3个工作日),企业通关成本节约30%-50%。
“今年我们进口生物医药试剂,整体通关时间从3天缩短到1天,报关、物流、仓储、人工等成本降低了20%。”广州金境生物材料物流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生物岛入驻将达到2万人
广州国际生物岛的另一张王牌就是一流的生态环境。“我们要做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像硅谷一样。这座岛被赋予了新使命,要代表广州参与行业的世界竞争!”陈超告诉记者,生物岛的发展始终坚持世界一流定位,引入一流的项目、一流的人才,打造一流的生态、一流的营商环境,“即使是岛上的建筑,也是邀请世界知名设计师、一流设计团队高标准设计,要打造传世之作,为入驻企业提供最好环境。”陈超表示,很多科学家登岛后第一眼就被这里的优美生态所吸引,一些院士来到这里开会,总是要挤出一些时间跑跑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去年底,生物岛入驻有1万人,今年将达到2万人。我们的目标是5万人。”陈超说,未来,广州国际生物岛将持续推进与以色列、英国、日本、美国等全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的链接,重点围绕单抗、体外诊断、细胞治疗和知识产权服务等,大力引进医疗企业和服务机构,加快集聚国内外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区域总部、运营中心、研发中心,打造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基地、广州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努力将生物岛建设成为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和生命安全研发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
基层思考
广州国际生物岛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董事长耿建跃:
把搭建创新生态体系扎实做好
我第一次来广州国际生物岛是在2011年,那时候生物岛刚开岛,还是一片荒岛。经过近10年的发展,生物岛完全不一样了。发展迅速,它正站在腾飞的前夕。可以说,各方面基础都打好了,只待腾飞。我到过国内北京、上海、苏州等多个地方的生物制药行业产业基地,广州国际生物岛给人不一样的“气质”。
给我很深刻感受的是,生物岛的运行者和管理者们很愿意,也一直严谨地在扎实做一件很基础的事情——搭建创新生态体系。
记得生物岛和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合作搭建孵化体系时,他们把以色列整个孵化体系的文本一点一点翻译过来,逐条进行认真研究,包括法律、规则与政府的对接条款等等,都以非常严谨的态度去做。此外,生物岛非常愿意做平台型的项目,这些项目短期内见不到效果,也不会直接产生营收,但它们构成了产业发展所必需的阳光和土壤。
与国内其他城市产业平台运营方不同,生物岛运营管理者没有把眼前回报看得很重,他们更关心的是整个产业的培育和产业的管理,并将之放在一切工作的优先位置。看得长远,才能赢得未来。
与生物岛以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相关部门打交道过程中,我还发现他们特别善于倾听,愿意了解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愿意了解这个产业领域的更多其他声音、了解外面的世界,这是一种很友善、很务实的态度。在生物制药领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广州国际生物岛,我相信这么多年的积累、沉淀,也必将推动生物岛走向更大舞台,结出更多果实。
专家点评
北京交通大学服务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所所长冯华
推动协同创新链接产学研三方
广州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新兴产业基地,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创新比较活跃,实力也很强,从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链看,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相对处于中高端位置,人才密集,所以,我非常看好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未来的发展。
目前,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包括很受关注的广州生物岛,都有不少新的创新发展亮点。比如,癌症前期检测、中医药现代化建设等。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看,“十四五”期间,我国的创新发展会进入新的阶段,这也是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寻求突破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这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其中,生物医药领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口,其市场前景和潜力非常好。
广州生物岛是非常好的园区化的载体,产业发展要集聚化发展,园区是一个重要的集聚形态,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好的服务。现在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园区不再简单依托传统的物理空间,已经打破了物理空间概念,能够立足有限的物理空间,用虚拟链接的形式,链接全球,链接全球创新链和产业链,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开放的思维。广州的发展确实有很好的开放型思维,要发展好广州生物岛和生物医药产业,就要符合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符合创新的规律。
近几年,国家智库有大量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最近也被上升到了国家理念和战略发展层面,据此,对于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未来的发展,建议:其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要根据广州生物岛和生物医药发展的产业链及产业发展方向,按需求导向来布局相应的创新链,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其二,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据新的技术突破布局新的产业,这两个是相结合的。如何做好这两点,就是要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平台。从创新驱动发展的角度,这是对创新规律的新认识,无论是建设创新生态还是推动协同创新,都要产学研一体化。未来广州生物岛要建设生物医药的产业平台,必然是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要链接产、学、研三方,这就是依据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原则来做。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琳琳)
新闻推荐
广州花都“空铁联运大交通”加速建设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预计10月开通运营
广州北站“空铁联运”建设效果图羊城晚报记者周聪实习生付迎红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166场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