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克勤
蓝钦奎(1707—1785),字景先,梅城蓝屋巷人。家境贫寒,在考取秀才后,多次赴广州乡试,均名落孙山,于梅城坐馆谋生。清雍正十一年(癸未,1733)考中进士,任户部主事,其家才摆脱贫困。
某年除夕,左邻右舍都操办酒宴,热闹喜庆,唯独他家清锅冷灶。蓝钦奎写了一首《新年诗》,自我解嘲:“东邻设宴送除夕,西舍开筵贺岁朝。只有老夫忘肉味,一盘豆腐到元宵。”当时他还年轻,却自称“老夫”,其沧桑之感,自不待言。
他的老婆经常抱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无着落。蓝钦奎每以“自然有”安慰她。一日债主上门,他借口溜了出去,去赏梅花。梅花在寒风中盛开,繁花清香让蓝钦奎暂时忘记了烦恼,他翘首昂立,学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
他想起了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所作《除夕口占》诗:“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他又想起民间的《避债》诗:“前门索债乱如麻,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亦管他娘不得,后门走出看梅花。”蓝钦奎触景生情,不由胡诌一首诗《看梅花》:“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都在别人家。今日自然然不得,不如翘首看梅花。”梅花解忧除愁,疗饥御寒,催人奋进。蓝钦奎更加勤奋,寒窗苦读,坚持不懈,终于考中了举人和进士。
乾隆十年(1745),蓝钦奎出任西安知府,后改任山西按察使(又称臬台,主管司法)。乾隆三十年(1765),署理山西巡抚(又称抚台,主管政务),兼提督(又称藩台,主管军事)。后又任湖南辰原、永清道台。他清正廉洁,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与皇帝赏识。
乾隆五十年(1785),乾隆皇帝第一次举办千叟宴,已79岁的蓝钦奎,应召赴京。他从在山东青州益都县担任知县的儿子的衙门出发,参加盛会。千叟宴场面壮观,喜气洋洋。蓝钦奎被皇帝赏赐御制诗章(即千叟宴御笔匾,至今保存完好)、寿杖、玉如意、朝珠、绸缎、带板等十七件珍品,备极荣耀。蓝钦奎特别兴奋、自豪,作《千叟宴受赐》诗,其最后四句云:“酒赐千钟春浩荡,庭饶五世福绵延。幸逢嘉会蒙嘉赍,恩重如山岂易肩。”
回顾当年所作诗《看梅花》,对比此时所作诗《千叟宴受赐》,蓝钦奎的前后命运,悬殊犹如天壤,其间自具一股“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境界。
新闻推荐
血液库存偏低 市民踊跃献血 广州血液中心上周末街头采血3516单位
8月22日,广州市广百中怡采血站,不少市民排队到此献血。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伍仞通讯员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