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ECMO111天的新冠肺炎患者老刘康复出院。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摄
“为了人民生命与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这位病人身上充分体现出来了!”
“我的名字,报纸登了很多,请更多报道这个团队,非常有韧劲!”
“二次感染是个别现象,极少的,不宜大肆宣传”……
昨日,目前全球成功救治的危重症中使用ECMO时间最长的新冠肺炎患者,终于康复出院了。患者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支持长达111天。钟南山院士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向媒体介绍了该病例的情况。钟南山非常动情,说了很多肺腑之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方晴通讯员韩文青
谈病例:
患者治疗要闯三大难关
钟南山院士说,患者治疗相当困难。患者是新冠肺炎感染,又有严重基础病,除心血管问题外还有代谢综合征——身高169厘米但体重达95公斤甚至98公斤,BMI超过33,此外病人还有长时间的睡眠呼吸暂停问题。
2月4日,患者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转院进来,救治团队看病人情况越来越差,2月9日上了ECMO。因为肥胖,在为患者人工插管时遇上鼻中隔很严重的弯曲、肥大,需要克服很大困难。
更麻烦的是ECMO辅助本身就有很大风险,它以人工代替心肺,将血液从一条静脉引出来,进行体外氧合,让血液氧饱和后,再从另一条静脉送回体内,这整个过程很容易引起出血、凝血还有感染,这是三个大难关。
钟南山说,所以一般外科手术、内科抢救,ECMO一般不会辅助太长时间,“ECMO辅助一两个月已经是奇迹了,而这个病人使用ECMO长达111天。”据他所知,这是目前国内外成功救治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ECMO时间最长的了。
谈意义:
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病人
钟南山感叹,此次黎毅敏、刘晓青等带领的团队非常不容易,这名病人原来看起来没有什么希望了,但大家一直没放弃努力,“为了人民生命与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今天我看了病人,很清醒,他清楚地记得2月以前的事情,之后直到5月才有点恢复意识。”钟南山说,他根本想象不到,团队救治他时,要面对很多的大出血——口腔出血,气管插管后,切口处一直在出血,皮肤也有出血,好在胃肠还好,就靠胃管、气管来维持、恢复。
ECMO极易大出血,同时又会出现小的血管炎,引起栓塞、脏器坏死,出血与凝血,就此形成矛与盾。
在教材上,从未说过能这么长时间的ECMO维持治疗,但这个团队非常有韧劲,日日夜夜做好监护管理,尤其是在大出血处置时,非常紧张。“我看到他们,内外靠视频指挥联动,时刻调整参数,还提出说将来用AI来调整。”钟南山回忆说。
谈传承:
对年轻医生有了新看法
“我的名字,报纸登了很多,请更多报道这个团队,非常有韧劲!”钟南山反复说。他甚至进一步解释,就像这名病人,团队一直在忙,这次他只是看一看,做一些指导,没靠近去。
“有人怀疑说,呼吸中心团队不就是一个人吗?绝对不是!如果仅是一个人,我们今天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成绩。”钟南山掷地有声,情绪激动起来。
“这8个月,我对年青一代医生有了新看法。”钟南山说,“这次疫情,年轻医生看到有需要,都毫不考虑自己地往前冲!”
他举例说起团队里去西藏支援的徐永昊医生,一听说医院需要熟练人才搞ECMO,二话不说马上回来,又响应中国红十字会的号召,去支援伊拉克抗疫50天,等情况稳定了才回国,一转头又回了西藏继续干。钟南山说:“年轻医生这样的精神,实在非常可嘉!”
谈康复:
二次感染是个别现象
111天ECMO支持的新冠患者出院了,钟南山特别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疫情后的心理辅导。钟南山提醒,关注疫情后患者更好地康复,需要多正面引导。
他特别提到,在有些地方,新冠肺炎患者恢复以后,有一部分人对他敬而远之,“这完全没必要!”钟南山指出,现在有报道说新冠康复者二次感染,从医学上说这是很个别的现象,是极少的,不要对它进行大肆宣传,对康复者恢复非常不利。他重申,核酸片段不是活病毒,希望大家不要用不同的眼光看待新冠肺炎康复者。
新闻推荐
2020广州时尚论坛明日举行来自中大纺织商圈、入围中国流行面料的创新企业科技功能新产品将集中亮相
羊城晚报讯记者李焕坤报道:记者26日从广州海珠区获悉,本周五由广州市商务局、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大国际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