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雁
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并非一蹴而就。政府需提供政策扶持、场地支持、资源引介,等等。广州试验区的落成将种种要素囊括其中,给了该行业光明的发展前景。这对于拥有庞大产业门类的广州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广州和本土企业,要利用好广州试验区的窗口,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链接,以实现更多领域的合作和更深层次的赋能。
在香港科技大学从事人工智能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该技术应当是一门跨学科的知识。AI技术可以助推诸多产业提升工作效率,不仅仅是线性地提高,而是指数性、爆炸性地提高。
借助人工智能,可以促进诸多行业的转型升级。例如,无人机自动导航也是人工智能的一种。2006年,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汪滔等人创立了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客户如今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人工智能赋能粤港澳地区产业的缩影。把香港的先进技术转移落地到内地,是诸多香港师生的共同愿望。目前在大湾区内,已有许许多多的“大疆”正在孕育。人工智能让粤港澳地区的无数产品走出了中国,奔向了世界各地。
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目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正在建造,该校区取消了专业的区隔,采取跨学科发展的模式。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方向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实践。这与广州试验区的发展方向是合拍的。
广州试验区可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将发展视野跳脱出广州区域,进而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科研力量合作。广州的产业优势包括了生物医药、无人驾驶等领域,而这也正是人工智能三大前沿应用方向的其中之二(此外,还有金融领域)。
当前,国际前沿倡导“BeneficialAI”(即公益性人工智能),这是为了迎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提出的。
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一些项目,旨在攻克阿尔茨海默症以及癌症。人们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去探查癌细胞的DNA,结合X光片人工智能可以去判断患者是否有癌症。此外,机器经过“学习”后,还可以通过遗传基因,分析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某类疾病;解决这些疾病的最好方法是什么,等等。人工智能的加持,将医疗服务推向了更为高端的“精准医学”。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广州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最有可能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广州近年聚焦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体外诊断、精准医疗等领域,高新技术应用广泛,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这正是人工智能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广州应当看到自身优势,首先明晰本身的定位。就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广、深、港三地而言,深圳的人工智能应用,在制造业、金融方面施展得较多。香港的科研能力最为顶尖。相比之下,广州的优势在于广州试验区建设后,形成的产业集群,以及原先的优势领域。
那么,广州要积极与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开展合作,窗口在哪?广州试验区将成为不错的选择。在这里,广州借助大湾区资源的助力,培育起本地的科研力量,与当地的产业特色结合起来开展应用。这在广州试验区大学城片区将会有更显著的体现。
同时,广州试验区还可成为港澳地区的技术转移承载地。例如,琶洲核心片区的阿里巴巴、环球市场等8个项目已封顶;鱼珠片区则在推动百度阿波罗项目落户,打造面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软件平台。这些都是广州承接外部资源,开展本地在创新方面的有益实践。
此外,广州市政府将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进行集中布局后,需有做进一步鼓励引导,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广州试验区内企业人工智能服务的方式,实现社会管理治理的数字化。
总之,集中规划、立足本地、链接湾区,可以作为广州试验区发展的良策。由此,社会发展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目标,广州亦有足够的能力去达成。
(作者系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伍仞通讯员穗卫健宣)广州市卫健委昨天通报,8月26日0-24时,广州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出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