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兴安岭》油画李秀实
《地下沙龙》纸板油画周迈由
《白塔寺鲁迅故居》布面油画闫振铎
《新春画展》摄影李晓斌
8月30日,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间美术馆主办的“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当代艺术实践侧影”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2、3号厅展出。此展以时间和地域的维度来审视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和探索追溯中国当代艺术的缘起。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运成
以时间为轴
在“沙龙·沙龙”展中,主要以1972年起至1982年这十年作为研究与讨论的时间段和想象的空间。策展人将其作为一个相对整一的艺术时期来对待,通过思考这个时期美术现象的具体面貌和多层次的实践,来考量艺术创作者的心态和艺术叙述的尺度问题。
展览主要以在北京发生的艺术现象作为主要视角,考察当时活跃在艺坛的艺术家在此时间段的创作与实践,同时以文献勾勒出这些作品以及他们的艺术实践所产生的历史背景。
以地域为界
这次“沙龙·沙龙”展参展的艺术家既有北京叶浅予、袁运甫等艺术大家,也有广东艺术家王肇民、赵兽、黄新波、钟蔚帆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据悉,原“沙龙·沙龙”的展览2017年曾在北京中间美术馆首次展出,这次在广州美术学院王璜生馆长与胡斌副馆长的邀请下,再次在广州呈现展览的研究成果,主办方根据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空间对原展览内容进行了局部的删减和调整,也加入了一小部分广东艺术家在同一时期的创作与文献。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表示,本次展览通过结构调整,加入部分广东艺术家的作品,正是因为广东同样属于开放的特殊地缘,由此形成南北在同时期艺术实践的比较。这种比较更方便我们将广东的艺术放在全国的坐标系中进行考察,对广东的当代艺术来说,这段时期的艺术创作或曾发生过重要的作用。展览试图扩展关于中国当代艺术考察的区间,并引领观众进入这个区间的各种细节,相信这次试探性地回顾,将带来研究上的新视角和别开生面的观展体验。
“沙龙·沙龙”展开幕当天也举办以“展览的意图与方法”为题的学术研讨会。此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蔡萌先生与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女士共同策划,邀请展览实践者回到实践的开端与实践本身,分享各自在策展这个思想和艺术实践历程中的出发点和将想法转化为实践的认知路径,以及展开讨论各自处理问题的意图与方法。
新闻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共同努力 广州市、区教育部门,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花都区教育局开展心理义诊活动。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内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