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餐时间,广州天河CBD中的超级文和友生意火爆,而在距离不远的体育中心老西关非遗小吃街中,食店生意有些冷清。 新快报记者 林钢威 实习生 吴昊天/摄
张先生来到广州市越秀区文德南路的一家老字号煲仔饭,关门了!李小姐想吃一碗荔湾区多宝路的云吞面,门没开!这些粤菜老字号食店虽然并不显赫辉煌,但它们是街坊念念不忘的“饭堂”,如今说再见,令人唏嘘。而另一方面,一些隐藏在广州市内社区之中的老店,每天食客盈门,如果来得晚些还得“排队”等待“叫号”。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在同一座城市同一个区,甚至仅距离几百米,两个粤菜老字号聚集区的现状居然冷热不一。
同为粤菜餐厅,为什么发展现状和前景截然不同?对此,有专家指出,粤菜老字号“不能倚老卖老,而要历久弥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成为粤菜业内人士评点时常用的热词。
■统筹:新快报记者邓毅富
■采写:新快报记者邓毅富林钢威实习生吴昊天
同打“非遗牌”冰火两重天
在广州天河CBD有这样两家主打粤菜老字号的餐饮食街,他们都在通过汇聚老字号品牌的方式进行推广经营。两者经营模式相近且仅隔数百米,如今却在知名度和火爆程度上大相径庭。
8月27日傍晚6时许,新快报记者走访位于广州地铁体育中心站B出口侧的广州老西关非遗小吃街,发现这里的餐厅主要有三类,分别以非遗项目荔银肠粉、清心鸡等为主体,此外还有濑粉、茶点类菜品,大部分菜品价格在10元至30元之间。小吃街装潢颇有西关风情,用青砖石、满洲窗、瓷砖等来营造粤菜的文化氛围,但在此用餐高峰期,店内食客却寥寥无几。
广州老西关非遗小吃街的常客刘女士称,她是地道老广,喜欢本地小吃。她对这里赞不绝口:“这里汇聚了各种地道的广州小吃,价格亲民,上菜迅速,而且环境干净卫生。”不过,在附近上班的顾客吴先生则有不同的评价:“服务、价格和出品都还可以,但缺乏老字号特色和非遗特色,感觉更像是普通快餐。”新快报记者注意到,在网上,网友对这里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特色粤菜的集合,有人则表示“徒有虚名”,没有用心用力用法去做。
在小吃街数百米外,一处超大玻璃幕墙内藏着一座充满老广州市井氛围的三层老楼,形成了视觉冲击,这就是超级文和友。它还原了广州的市井老楼风貌,店内随处可见粤语标语,粤味十足。
与广州老西关非遗小吃街不同,超级文和友在开张后迅速成为“打卡热点”,长期人满为患。新快报记者在晚上7时许来到现场,门外已经聚集了大量食客。工作人员称,当时仍有500余桌客人排队,预计等候时长为两小时。记者注意到,在一楼店铺的对面摆着不少圆桌供客人就餐,中间只隔有一条约够三人并行的小过道,相对于熙熙攘攘的游客,过道略显拥挤。过道与楼梯的交界处更甚,在楼梯上驻足摆拍的游客、在店铺前面点菜的食客、上下穿行的过客,造成此处的拥堵。在二楼和三楼的走廊皆可看到停留拍照的游客,行人只能侧身走过,有游客直呼“拍照的人比来吃的人还多”。
正在给女朋友拍照的游客林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此行主要是来拍照打卡,排队要等很久,点个小吃边走边吃就好了。”记者留意到,在3楼通往1楼的铁扶梯设计过为狭窄,其宽度只容一人行走,走在上面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此外,整个超级文和友的空气流通差,混杂着一股食物的味道。游客吴先生表示:“仿佛置身于夜市大排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小龙虾、烧烤等食物的气味。”
入驻超级文和友的主要是小吃类店铺,炒螺明、阿婆牛杂等老店承载了不少老广的记忆,而且价格亲民,多数菜品单价在10元至30元之间,比如15元一碗的牛杂、25元一碗的炒螺。也有部分菜品较贵,如小龙虾、大虾、牛蛙、鲍鱼等菜品价格在100元至400元之间。
人们对于超级文和友内众多粤菜老字号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一位老广告诉新快报记者,他认为这里不失为一站式体验粤菜美食的好去处。“有创意,有小资味,能吸引年轻人”。
越秀区饮食业商会副会长刘展明表示,超级文和友所收集的餐厅,都是有名的粤菜餐厅。它在吃出味道、吃出情怀、吃出文化中做足文章,所以它赢了。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周婉琪)上周末,为期两天的2020年广州市第16届体育节匹克球技术等级培训班在广州市工人体育场结束...